七月十五日清晨,揚州城新城區東北,金百萬悠然自得的在自家園中飲茶觀花。
這個園子的名稱聽起來很稀鬆平常的樣子,作百花園,雖然普通,但很名副其實,確確實實有一百多種花,維持起來耗費不知幾多。不過讓金員外到缺憾的是,因爲花期不一從來沒有百多種花齊齊怒放的時候,再多的錢也買不到這點。
金員外旁陪同的是方外之人,從蘇州來的圓容老和尚,只聽法師問道:“昨日形如何了?”
“縣衙裡無甚靜,不知道李縣尊終究如何應付。”
圓容法師抿了一口茶笑道:“李佑此人行事出奇,似乎膽大沖又渾不可測使人畏懼,其實有兩條脈絡可尋。一是他不主做無把握之事,二是他不主做無好之事,衝爲很多時候都只是他恐嚇別人的外表。”
“正所謂世事如棋局,你們看他膽大妄爲便被嚇住畏,這種想法不對,未戰先怯豈有勝因?常言道狹路相逢勇者勝,就說巡役齊歇之事,私鹽氾濫後你們可能損失的只是部分鹽收益,但李佑損失的則是位。這就相當於你們上銀子、李佑上位的賭博,對你們各自而言孰輕孰重?李佑不會拼著自己位不要也要與你們魚死網破的,他要是那樣不分輕重的人,也坐不到今天這個位置。”
“所以你且安心,有貧僧在,無論如何李佑必定要與你和解。你們都沒有見過,李佑也曾是個很會忍的人,不是一味好鬥逞狠的。”圓容不知想起了什麼,一邊運籌帷幄一邊慨道。
某個人渣,當年忍氣吞聲低三下四的從他這裡騙走了位,然後兩年來對自己就不聞不問了,三月前他主上門,還熱臉了冷屁…這次就要找回場子給該人渣看看。
金員外若有所思,這和尚果然對李縣尊瞭解的很徹,絕對是有備而來的,而且很有把握。
那天在新安會館靜遠堂議事,大部分在場鹽商覺得突然現的老和尚只是出了兩個不錯的主意,此外沒什麼值得他們注意的,甚至習以爲常。
大鹽商手裡的財富有超乎尋常的吸引力,周圍從來不缺主冒出來表現自己的人,不外乎皆爲利來皆爲利往,所以對這個主獻計獻策的和尚並不稀奇。
但金百萬與一般鹽商不同,是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人,從當年窮困賣的背運小販奇蹟般的變化爲如今揚州城七大鉅商之一。有這些經歷錘鍊,明實細的金百萬眼力自然比那些靠著世襲窩本發家的富二代鹽商強的多。
讓金百萬注意到的是,圓容老和尚自稱蘇州人,這就是最大奇怪之。出家人既然號稱出家,在別人沒有詢問的況下,一般不會主報上自己俗家籍貫在哪裡罷。
一個蘇州人,跑過來給自己的同鄉李大人使絆子,莫非是被李大人迫害過特意來複仇的?金百萬細細想來覺得很有意思。此人肯定與李大人相識,至是有過關係的,大概知道李大人的一些底細。而且他是膽敢到江都縣來,說明有所依仗。
恰好金百萬和縣衙因爲鹽課和典史兩件事僵持不下,始終未曾得到解決,見了圓容法師便起了求教之心。所以滿堂十幾個人,只有金百萬表現出了足夠誠意,問過法號來歷後盛邀請圓容法師到自己宅中小住修行。
不過金員外當然不會盲目輕信,在家中用了一些小手段進行試探,例如派了若干貌婢去勾引。怎奈圓如大師如同柳下惠不爲迷,金百萬便服氣了,看來此人不是江湖騙子,有點涵的。
談了幾次,金員外又發現這位和尚雖然對佛法幾乎一竅不通,但對李縣尊的人有著極其深的見解,正是他所急缺的專業技人才,知己知彼纔可百戰百勝啊。
而且圓容和尚一口一個李佑,每每直呼其名從不加尊稱,不恭之意溢於言表,足以說明他不是什麼細作臥底。
此時的金百萬還不知道,自己將來也有可能口口聲聲李佑而不是什麼李大人李縣尊李別駕…卻說百花園中,圓容法師瞥了金百萬一眼,繼續講解道:“李佑此人,雖不至於見小利而忘義,但絕對是幹大事而惜…”
突然話鋒一轉,“金施主每年白給縣衙三千兩鹽課,又如此關注典史和緝鹽巡役之事,只怕別有罷?別的綱商卻沒見如金施主這般上心的。”
金員外聽對方解析李佑聽得正神,卻猛然聽到這句,不失聲道:“法師也知俗家之事?”又連忙改口道:“法師說笑了,我本經商之人,結好本地是常理。”
與此同時,在縣衙中李佑仍在看著緝鹽巡役的請願文書苦思。
他想的更深,如今他正要在本籍人中一點一點的豎起名聲,以此爲制徽州商人的依靠。而這數百巡役卻都是本地人,理不當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大局?以前一直忽略了這點,倒是個小小失誤。
從之前的向看,那些鹽商應該是被自己的敢作敢爲震懾住了,又兼自己手握守備司營兵,所以鹽商沒有膽氣和自己正面作對。他們花錢培養出的員又遠水不解近,故而只能通過江北其他衙門進行迂迴鬥爭,怎麼這回一反常態了?
該如何化解?有一招是採用詐,先假意哄騙安住,等上司準許後再以秋風落葉之勢,將營兵迅速替換掉巡役。不過想來想去,總是有點後患,而且人口衆多毀自己的信譽。
正在想法子之時,有個急遞總鋪的頭目被張三領進房中,“稟大老爺,一刻鐘之前府衙中有公文發往淮安府!”
原來每個縣都有按制度設立、管理驛站、急遞鋪的責任。住宿是驛站,公文靠急遞鋪,通稱驛傳。
這是按屬地分的,江都縣地面上的急遞鋪當然是由江都縣衙管理,而府衙設在江都縣,傳遞公文自然也是通過江都縣的急遞鋪。
李大人早就打過招呼,凡是最近府衙有比較不同尋常的公文,一律來報。雖然不敢冒著殺頭危險私拆攔截公文,但是起碼能知道去向也好,府衙公文的封皮總要註明是送到哪裡去的罷。
聽到急遞鋪來報信,李佑連忙問道:“給哪個衙門的?巡?”
“學道衙門!”
怎麼是學道衙門?李佑疑片刻,又恍然大悟,府衙裡那個姓羅的打了借師助剿的主意!
在一方地面上,對科舉事務擁有最終裁決權力的,只有學道衙門裡的學政大宗師,各省提學副使,兩京直隸提學史。這項權力不別的地方干涉,即使李佑也不能違抗。
此時江北提學史正駐在淮安府試各縣,主考院試錄取秀才,府衙的公文顯然就是發給提學史的。
李佑可以斷定,羅知府必然是打算請提學史屈尊過來主考江都縣的縣試。
這是什麼意思?縣試本該就是縣衙的權力,不管是誰來主考,那丟掉了權力的縣衙都是沒面子,羅知府打得就是這個算盤。
縣衙敢和府衙在縣試問題上板,也勉強算是佔有幾分理,李某人更是能派兵卒強行佔領了科場。但是如果一方科舉的最高負責人提學親自按臨江都縣主持縣試,縣衙有什麼資格再與提學相爭?
別忘了,縣裡的生都是要經提學考過才能錄爲秀才,秀才經過提學主持的鄉試才能中舉人。所以縣衙沒有任何本錢與提學在科舉事務上抗衡。
提學會不會來?李佑跟他不,十分拿不準。
從科舉角度,被稱爲大宗師的提學跑來主持縣試,相當不協調。人家筆下都是出秀才、舉人的,來縣裡點生未免丟份,傳出去失了宗師面。
從經濟角度,到富貴繁華的揚州城主考科舉,又是想取誰就取誰、隨意很大、基本沒有風險的縣試,誰不想來?爲了將來的院試、鄉試,就算大宗師現在只主持縣試,那有錢人一樣要照著院試、鄉試的標準去結,藉此通上門路。
何況大宗師點出的生,那是一般的生麼?到了下一步府試院試還不得些照顧?
而且這次是有府衙之邀,若提學打著解決府縣科舉糾紛的名號過來,又是名正言順,誰也挑不出理。
李佑越想越覺得可能很大,多數人遇到這麼個機會肯定要來揚州城走一遭的。難道自己還是要喪失縣試主考權?
再想起先前鹽商的事,李大人頓頭疼。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燈,本以爲兩邊被自己齊齊制住時,竟然先後起反抗,無意中生出遙相呼應之勢。
又有吏房司吏晁林稟報道:“奉大老爺之命查探過,巡役上書確實有前典史孟公明暗中串聯,又有用營兵取代巡役的傳言,因而羣不穩。”
“那就是金百萬的主意?”李佑問道,人人皆知孟典史是金百萬的表妹夫。
“月初鹽商聚衆商討大人之事時,有個外地老和尚出謀獻策,與大人爲難。後來這個和尚又被金百萬請到家中,怕是不了干係的。”晁林畢竟是本地地頭蛇,將消息儘可能打探的詳細。
“哪來的六不淨和尚?”
晁林仔細回憶了一下,“聽說是法號圓容。”
李佑大吃一驚!圓容…好像岳父出家後就是這個名字?天下沒這麼巧合到重名還又歲數差不多的和尚罷?不過看看這些損主意,就是他的一貫風格,多半錯不了的。
這老頭真是吃飽了撐著,哪有這樣當岳父的,越老越稚,李大人心裡埋怨道。
不過他轉念一想,忽然到真是天助我也,機遇就在於此了!當即發令傳喚儀仗,張三跑過來問道:“老爺要去哪裡?”
“去金員外宅第認爹去!”李佑語含雙關道。
旁邊還沒有離開的晁司吏掏了掏耳朵,以爲自己幻聽了。
一朝穿越,堂堂鬼醫殺手成了紅杏出牆卻不知姦夫是誰的棄妃,無所謂,反正這身體不是她的,可身懷六甲什麼情況?咬咬牙,生了!五年後,她攜子強勢歸來,驚艷天下。渣夫回頭?滾你丫的!渣妹陷害?讓你嘗嘗身敗名裂的滋味!說她仗勢欺人?「胡說,娘親明明是仗財欺人!」問她姦夫是誰?死了!某男飄到她跟前,幽幽望著她:「我死了?」
對于生于末世的雙系強者時柳來說,沒什麼比好好活下去更重要了,所以,當被雷劈到古代邊關,成了寒門軍戶之女李五丫時,她適應良好,入鄉隨俗當起了古代人。活著嘛,就得有點追求。衣:綾羅綢緞、珠寶首飾都要有,不過分吧。食:每天來點燕窩魚翅、海參鮑魚,不過分吧。住: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竹林幽幽、鳥語花香,自家就是風景區,不過分吧。行:香車寶馬不可少,不過分吧。銀子花不完,工作不用上,老公孩子熱炕頭,這日子......完美!時柳決心要將在末世沒經歷、沒享受過的一切都體驗一遍。可惜,現實狠狠給了她一巴掌。邊關苦寒,...
【前夫追妻火葬場揚灰+替嫁+甜寵+先婚后愛+爽文+女強】 一睜眼,沈青檀重生在大婚之日。 前世青梅竹馬的未婚夫趙玨,為了讓她給嫡妹騰出妻位,一把大火將她活活燒死。 她發誓,若有來世,定要他們血債血償! 這一世,花轎落地,她握住趙玨二哥的手,成了他的二嫂。 前世婆母佛口蛇心,搶她嫁妝?嫡妹心如蛇蝎,往她男人后院塞小妾?渣男虛情假意,甜言蜜語哄騙她,想要再次利用她? 沈青檀冷笑,這一世看誰斗得過誰。 斗極品,虐渣渣,一不小心成為位高權重的一品夫人。 趙玨看著過得風生水起的沈青檀,悔不當初。 他說:“檀兒,等二哥病逝之后,我給你換個身份,娶你為妻。” 驚才艷艷的趙二郎看著被人覬覦的小嬌妻:“我努力活久一點。” 沈青檀:“……” 于是,病弱到快要不能自理的男人,撐著一口氣,爬到權力的最高峰,只為牢牢將她留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