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

《奮鬥在新明朝》 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體制

三百一十三章 人治不如

李大人接管了守備司,點閱了營兵,以及府守備被下獄這些事都沒有在外面引起多大靜。但李大人意圖用守備司營兵緝查私鹽的消息卻飛一般傳開了,爲茶前飯後的熱門話題,對揚州人而言,這纔是最值得關注的態。

然後另一個謠言也跟隨泛起,李大人既然要用營兵緝私,那會不會在辦案時用營兵去拿人、搜檢以至於抄家?畢竟抓幾個鹽商耗時快兩個月也不能歸案,李大人很可能對衙役辦事不力心懷不滿。

這個臆測很無聊和好笑,但是對於被李大人掛在榜文上追拿的六個鹽商而言,卻並不好笑。李大人真要趕盡殺絕的用營兵進行抄家搜檢,那太不堪設想。

營兵全都是從外地徵,知道自己遲早要離開揚州回本鄉,本不在乎有什麼後果。平時也沒有什麼牽連,起手來想必是毫無忌憚,比衙役更黑。

六月三十日,是李大人公示規定的六鹽商自行投案期限的倒數第二天。

江都縣錢糧師爺周杰希憂心忡忡的走進後衙二堂,卻見東主與新聘的師爺胡振汝談笑風生,正說些本地的名人掌故。

這胡先生是前任知縣的幕席,被李佑正式請了過來當第四個師爺。他久居揚州,人悉,於是專門負責際。譬如縣中哪位士紳鄉宦過生日,分量重的提醒縣尊去賀壽,分量輕的代替縣尊前往,或者文人士子辦會時代縣尊去個面應酬一番,與其他衙門打道的事也均由他出面。

不要小看這項工作,聲口碑就是這般傳播出去的,地方的許多政績也需要當地士紳支持。爲此專門安排一個師爺,還是值得的。

Advertisement

“見過東主”周師爺行禮道:“歲已過半,本縣今年鹽課至今尚無著落。東主不可不大意!”

“還有半年。不須著急,且看況。”李佑隨口道,他想依靠的當然是緝查私鹽。

不過涉及到營兵的大事。尤其是移駐、編組,李大人這管府守備司的未見得可以完全自主。但他已經將用營兵查私鹽的申文上報到了提督軍務巡衙門,理由也很充分。

想必巡衙門不會阻攔,因爲只要府守備司有一份收。巡衙門必然也得到一份上供,很皆大歡喜的事

守備司和縣衙對李大人而言,是左手右手關係。查了私鹽後,再從其中摳出點銀子給縣衙當鹽課上繳是完全可行的。

刑名師爺崔真非也拿著一疊文狀走進來,遞給李縣尊道:“昨日收的狀子還是沒有什麼出案子,批詞皆已擬好,請東主過目簽押。須開堂審理的可定於明後日。”

又提醒李佑道:“限鹽商投案。明日是最後一日,再無靜的話東主應當早作計較。”

對此李佑竹,“如今本聲勢漸長,又已經放出用營兵搜檢的風聲。不由得他們不怕。以我所料,那幾個鹽商大概只有兩種辦法,或者在今明兩日遣一人到縣衙來試探風頭,或者央請本縣德高重的老士紳出面轉圜。這兩日且安心等待,定有所獲,我說不得要裝一裝病的。”

崔真非大肆拍馬道:“東主智慮深遠,我等難及萬一也!”

“不要說這些沒用的!”李佑笑罵道。

話音剛落,便見門張三領著刑房司吏匆匆步。“稟大老爺!府衙遣人來索要邱立詐騙庫銀及涉嫌迫江知縣致死案子的文卷。”

Advertisement

崔真非斥道:“你沒有心眼麼?這還用來稟報?自然是不給!以我大明律例,縣衙未結的案子就不能上報。哪有府衙半途接手的規矩!”

那司吏被訓斥後急道:“方纔得知,此案涉案在逃的六鹽商已經到了府衙投案。所以府衙纔來索要相關文狀。”

混賬!李佑沒想到那幾個甕中之鱉居然還有這招,這是掃他的臉面啊!

他們不敢來縣衙投案,卻跑到府衙投案,不管怎麼說縣衙府衙都是地方衙門。更沒想到府衙竟會公然踐踏行業規則,越級理縣衙已經在辦的案件。

崔真非也哭無淚,剛吹捧完東主算無策,就鬧出這麼個大意外,好像顯得他故意諷刺似的,老天爺這是玩他呢?小心翼翼的對李佑問道:“關於案卷東主你看…”

“不給。”李佑從牙出兩個字道。

不給歸不給,但如果府衙理了六鹽商投案,並宣判六人與案件無關,李大人一點辦法都沒有,也沒有任何渠道可以推翻這個宣判。上司就是上司,哪有縣衙否決府衙的道理?

是的,從祖宗法制上,一級管一級,不得越級申訴、理,府衙不該這麼辦事。

可要知道,國朝雖然有法治,但也是人治。有些制度是衙門不想作爲時的藉口,比如府衙可以拿不能越級理當幌子拒絕六鹽商投案。

但若衙門想有所作爲時,這些紙面制度就失去了約束力。就像這次,府衙不給縣衙面子,直接接了六鹽商投案並大模大樣開始審理。

請注意,府衙這不是違法制,這勤政民,認真負責。

說到人治,若李縣尊和羅知府兩人單挑,李大人雖然是下級但必然強勢的完勝。無論背景、頭腦、才華、能,李大人全面佔優,除非規則是比八文和書法。李佑和府尊幾次鋒的結果也證明了這點。

Advertisement

但縣衙和府衙相比,縣衙則於絕對劣勢,哪怕李佑這個縣衙正堂比府衙正堂強大十倍。常言道大一級死人就指的是這種況。

這就是法治不如人治,人治不如制,放大到朝廷看,就表現爲權臣可以專權法,但沒法謀朝篡位,天子再虛也是天子。

李縣尊想了半晌,纔開口道:“常言道,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亦或前生作惡,知縣附郭,直至今日才真切的會到啊。羅知府終於學聰明瞭。”

這話語氣捉不定,周杰希和胡振汝兩人跟隨時日尚短,沒揣明白東主心之前,不敢隨意接茬。只有崔真非斗膽問道:“難道就此忍氣吞聲?”

李大人不知所謂的輕笑幾聲,“本是輕易善罷甘休的人嗎?”

除了在李佑眼裡昏頭昏腦的知府外,那幾個鹽商也忒不知好歹了。他李佑只是拿他們立威給別人看,豎起自己這個揚州城新人的威,不見得真會怎樣,最多他們破點財,聰明人應該主配合下就完事了。

結果事一拖再拖的到現在,雖然從朝廷賺回了守備司,但現在又演變這樣子,涉及到臉面和聲問題,倒他騎虎難下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不過站在鹽商們的角度,被李大人嚇住不敢進縣衙,寧可去人的府衙,也是正常現象。可李佑從小在公門中打轉,又有個當捕頭的父親,所以他並不覺得縣衙有多可怕,理解不了那種平民怕進衙門心態的,尤其是縣尊明擺著要修理你的況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