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
景和八年春夏之,江都縣新的正堂李大人才上任短短數日,便拿下了典史、庫吏兩個重要角,一個罷黜在外,一個下了大牢,被縣中人稱爲前兩把火。
在這過程中李大人充分表現出了與年紀不相稱的老辣和對衙門事務的諳,使得縣胥吏知道,這位新來的大老爺不是好欺哄的書呆子。一時間人人小心,唯恐爲新第三把火。
對自盡的前任知縣,李佑也不薄。不但退還了江家三百兩銀子,還另撥了兩百兩卹銀。都是由錢糧師爺周杰希經辦的。
這日,李縣尊坐在後衙裡,正考慮如何上報江知縣自盡這件案子。
在事發當日,他已經以急呈文形式上報給了揚州府,估計府衙向淮東分巡道也轉發過了。到如今按照例,江都縣衙應該寫一份詳文,再次上報給府衙。
這詳文中,必須得將案件前因後果代清楚,措辭就尤爲重要了。
特別是此類責任很難判斷明確的案件,主要原因也許是江知縣心理素質差,也許是庫房小吏要挾,也許是某後任知縣迫…遣詞造句稍微偏差一點,到了上司眼裡可能就是天淵之別。
若因幾個字眼用不恰當,府尊認爲是你李大人年輕氣盛將前任死的,那纔是悲劇人生。
正在此時,周杰希從縣公館回來,向李佑稟報了江知縣喪葬之事,又道:“那江大人的幕席胡先生,如今了無主之人。今日他向在下探口風,詢問東主是否還有聘幕僚的心思。看這意思。他倒是想爲東主效力。”
李縣尊想也不想的搖頭道:“極爲不妥。幕席備從左右。出納機,他這不知底的外人如何本信得過?再則,江大人制於小吏釀慘禍,他這師爺其咎難辭,看來也沒什麼本事。”
“在下也是如此作想,但胡先生說願獻揚州的《士紳錄》爲見面禮,請東主定奪。”
《士紳錄》這個東西李大人是有所耳聞的,很多地方都編有這麼一本名冊。並在地方手裡流傳。顧名思義,《士紳錄》記載的是本地宦門庭、世家巨族、豪右大戶的名單和況,作用類似於紅樓夢裡出現過的“護符”。
李縣尊剛到江都沒幾天,對地方人不是兩眼一抹黑也差不多了,正需要《士紳錄》一類的東西。畢竟江都縣科舉績向來不錯,有人在外做的家族不,很需要清底數的。
“那便傳胡先生來見見。”李佑吩咐道。
胡師爺早在縣衙外等候了,聽到傳喚,連忙趨步到後衙花廳,對李佑行禮道:“末進胡振汝。見過大老爺。”
被當做敲門磚的《士紳錄》自然也獻了上去,“這還是江大人幾年前剛上任江都縣時,從更前一任手中買下的。如今人事已非,此籍到了縣尊手中。也算盡其用了。”
李佑隨意翻看幾頁,心想若非江知縣出了意外,胡師爺想在自己這裡討碗飯吃,只怕他也要花銀子才能買下這個,並且在離任時繼續賣給下一任。
邊看邊信口考校道:“明人不說暗話,江大人鑄下大錯。你這爲幕席的怕是十分不盡責。”
胡師爺苦笑道:“其實在下對江老爺挪用庫銀並不知,直到前幾日接時,在下見了縣庫莫名虧空,江老爺才把原委說與我聽,原來他私底下支用了幾千兩庫銀和別人合夥販鹽。我們做幕的,畢竟見用於主家,主家不想用的地方。也只能徒呼奈何,談何盡責?”
李大人本來對自己的前任挪用公帑去幹什麼沒多大興趣知道,也不想追究此事。但從胡師爺裡聽到個“鹽”字,登時來了興趣,他正準備在這方面尋找時機發力呢,莫非前任自殺和此事有關?
連忙問道:“江大人與別人合夥販鹽怎麼回事?以父母親賤業,難道不怕悠悠衆口和風憲彈劾?”
胡振汝雖然不明白李縣尊怎的忽然起了神,但仍將自己所知如實相告。“本城有個敗落鹽商邱家,當家人邱立邱大人與江老爺要好。因爲沒本錢起運,所以哄江老爺挪用庫銀一同合夥運鹽…”
原來在鹽業銷售環節中,從沿海鹽場到各大口岸販運鹽的鹽商,稱作運商。
這行當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國朝兩淮鹽法實行專賣制度,只有在府綱冊上有名字的人才有資格運鹽,所以也綱商。揚州城裡的徽州鹽商,大都是擁有鹽專賣權的綱商。
而綱商名額,則是代代世襲的。持有的許可證做窩本,每年認購鹽引做認窩,可認購的數目被稱作窩數。無論窩本還是窩數,如果沒有意外也是世襲不變的。揚州城裡,大鹽商擁有窩數可高達數萬引,最小的也有千引規模。
可以看出,運鹽暴利便起源於排他的專賣權了。百年前朝廷爲了穩定頻臨崩潰的鹽課,圈出了一批相對固定的商人,給予優惠便利使他們安心販鹽。但當時的大人們肯定沒有想到,鹽商靠著壟斷和專賣,會發展壯大到今天這個地步。
話扯遠了,卻說胡先生提到的鹽商邱大人,年紀不大也才二十七八歲,擁有祖上傳下的窩本和一萬三千引的窩數,在揚州鹽商裡也算不大不小了。
但邱家近年來家道敗落,到了邱大人手中時,連運鹽本錢都拿不出來了。要知道,他那窩數一萬三千引只是證明他有資格,此外依然需要真金白銀作本錢。想販運一萬三千引鹽,沒有八千兩前期本錢是不行的。還有,若一個綱商本年度運不足窩數,只怕第二年就要被削掉了。
胡先生繼續說道:“去年秋季,到了綱鹽發運季節,邱大人找別人借幾千兩先運了一批鹽,但想運足一萬三千引,仍缺四千兩本錢。他便將主意打到縣衙銀庫,對江老爺說若支用四千兩運鹽,來年春季可翻本爲八千兩。聽到能淨得四千兩鉅款,江老爺便了心。”
此時李佑恍然大悟道:“挪用庫銀作買賣謀利,若傳出去名聲十分不堪,只怕要被彈劾罷。難怪當時江老爺做的,連你都不曾告知。就是庫吏也不知道江老爺支走了銀子作甚用。”
不過李大人默算一下後,又奇怪道:“運鹽利潤秋春之間翻倍或許誇大,但也不會差多,江大人穩穩賺上三千兩不問題。莫非又生了什麼變故,致使他連七百兩虧空都填不上了?”
“四千兩銀子在鹽場換了六千引鹽,邱家用一艘漕船改的巨船載鹽,從儀真下江運往漢口口岸。沒過幾日,那邱立突然說,鹽船載重太多,船行不穩,在江上忽遇惡風,遭了傾覆之難,全部沉到了江底…”
“必定是假的!”李佑猛然拍案,憑著直覺說道。不管是真是假,這江知縣也真夠倒黴的。
Www• Tтkā n• ¢ O 胡振汝嘆息道:“江老爺挪用了四千兩,本無歸,找邱大人討要不回來,又被庫吏藉機冒名支走一千兩,總共惹下了五千兩虧空。他將歷年積蓄都掏了出來,仍欠七百兩。囊中已是一貧如洗,那日被夫人兌一番,臉面上不住便自盡了。邱大人十分可惡!”
說至此,胡師爺又起對李佑拱手揖拜道:“還要替故去的江老爺多謝縣尊高義,若非縣尊明察秋毫、仁厚待人,江家孤兒寡母只怕要乞討回鄉了。”
李佑也嘆道,“夫妻拌,人之常,錢財乃外之,何至於此。江大人也真糊塗啊,不當聽信小人讒言,挪庫銀去做買賣,即使事了也很容易走消息。”
胡振汝面忽然變得古怪,過了好一會兒,纔到:“不瞞縣尊,江老爺並不是糊塗人,但有龍之癖,喜好男風,與容貌清秀的邱大人意很,故而纔會被騙。他憤激自盡,或許與此也有幾分關係,那日我聽見江夫人拿此說事諷刺江老爺瞎了眼。”
搞基?!原來如此,難怪堂堂一個知縣能爲了七百兩自殺,想來想去使人猜破頭也想不到…李縣尊瞠目結舌好半天。
雖然他上輩子在書裡常看到說國朝許多士大夫好男風,但穿越以來還真沒親見到,只聽說過崔師爺窮困潦倒時在家拿小廝泄過火,不曾想今天遇到這麼一樁真正的男風之事。
又想起莊師爺曾目如炬的斷言:令江大人說不出口事背後,必定有一個貌子!當時李佑對此論斷還是有幾分相信的,現在看來都判斷錯了…
見多怪的李大人從稀罕中回過神來,詢問道:“以你看來,邱大人這是不是利用…男欺詐錢財?”
胡振汝反問道:“縣尊的意思是…”
李大人神莫測,暗示道:“不是詐騙也要變詐騙,他聲稱在哪裡沉的船?”
胡先生立即反應了過來,“沿江兩岸諸縣皆有河泊所,轄沉船都有記錄!若是謊言沉船,必有蛛馬跡可循,在下願效勞前去查訪!”
也是一個聰明人,這事也算投名狀罷…李佑點頭道:“敬候佳音。”
又對周杰希道:“支取三百兩,給胡先生此行用度,再差撥長隨兩名,侍候胡先生出行。”
自從揚州府通判、署理江都縣李大人到任以來,還沒有一個鹽商主到縣衙拜訪,如果以爲李大人對此不介意,那就大錯特錯了!
庶母落井下石,嬸嬸虎視眈眈,更有姊妹毀她閨譽,最終落得個退婚的下場,她的良人又該往哪裡尋?活在古代官家宅院,身不由己,就算困難重重,她也要放手一搏,把幸福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
白手創業、坐擁幾家上市公司的姚衛民,穿越到了那個激情飛揚的年代。憑借自身能力,開局就成了供銷社的采購員。在這個一切按照計劃運行的時代,采購員不但影響著本地經濟流通命脈,同時也負責所有廢舊品的回收管理。作為穿越者,他隨身帶著一方空間。時代滾滾向前。姚衛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來……
她,南煙,華夏醫學天才,穿越成了被剖腹奪子,拋屍野外的棄婦。 為復仇,她身懷醫學空間強勢歸來,虐渣妹,護幼崽,就連各國太子公主都成為了她的小跟班。 原本她只想報報仇,養養崽,可偏偏孩子的親爹找上門來,把她壓在了牆上,
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朝代,一個穿越到婚房的倒楣大學生,一座神奇的圖書館,成就了一段舉世無雙的傳奇人生,當林寒以優雅的姿態走著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時,大寧朝上下對'妖孽'二字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世上的道路千千萬,總要一條一條試試嘛。 林寒語。
殺伐果斷+冷血+爭霸文+造反+不圣母本書主角每隔一段時間會搞大清洗行動,每次屠殺幾百名上千名不聽話有叛心的手下將領們。對外進行斬首行動。主角建立帝國后,會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