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損別人的經驗也有不了,李佑故技重施,對沈同知拱拱手道:“聽說沈大人時文做得好,下有點小才但對此是不通的。去年也仿聖人學問寫過一篇,呈給回我縣休養的盧尚書閱覽,被盧老大人斥道,這東西最多也就能中個三甲二百名!”
三甲二百名顯然暗諷沈同知,這時候需要有人湊趣問一句“你如何寫的”,以便李佑藉此由頭繼續往下說到抖出包袱。
可惜令李推失的是,場中無人出面幫腔,就此卡了殼,頓時覺到今天勢不同於以往。
吳縣的文知縣忽然道:“盧尚書?兵部盧尚書?”
李佑滿懷期待的點點頭道:“不錯。”
結果文知縣又迴歸沉默,李佑願落了空。
沈同知便開口嘲笑道:“李大人慾習聖人之學乎?不必非找盧尚書,在座皆可爲師長。”
李推終於明白,爲什麼說好單口相聲比對口的更難,沒有恰到好的捧哏不方便得很。此時有點不妙,陷了困境,以前的套路是沒用了。
大意啊!一時算了目前他是完全被孤立的況,一無幫腔助拳,二無捧場大笑烘托氛圍,再像過去一樣收不到該有的效果。
想來想去,既然相聲說不了,李佑覺得如今之計唯有學潑婦罵街…比談經論典,肯定是比不過他們的,那就比罵人罷。只有潑婦罵街這個法門神通才是一不需要友軍二不需要觀衆,甚至連對手都不需要。
幸虧他踏場的第一天,就猜到會發生這種事,提前準備了一堆罵人詩詞曲。當下李佑突兀大笑道:“要學沈同知,還是算了罷,有個小令,專講同知學問的。”
說著半半唱道:“嘆同知,最不齊,抄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爲求才計,誰知變做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案頭放高頭講章,店裡買新科利。讀得肩背高低,口角噓唏,甘蔗渣兒嚼又嚼,有何滋味?孤負,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騙得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果然是猶如潑婦罵街一般的效果,被人攻擊的沈同知大怒道:“口舌毒惡!卑劣無恥!”
李推冷笑不語,有了緒就好,就怕你沒緒。
匆匆腳步聲傳來,只見王知府走進屋作驚喜狀道:“聽聞久不著述的李大人又制新詞了?想必要傳唱滿姑蘇了。今曰真乃盛會也,可惜本未曾聽到,敢請複述聆聽。”
可算有幫腔的了,李佑心道。
“膽敢以俚俗曲非議國家制度,李推過於狂妄了!”石參政忍不住出言斥責。
反正已經撕破臉,李佑打蛇隨上破罐子摔碎的仰頭大笑,狂態盡顯道:“爲不善作空談,罵迂儒滿書箋。詩詞歌賦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九年!”
沈同知還打算擺事實講道理,“制義代聖賢立言,因文見道,非詩賦浮華可比。主於明白純正,發明經書之旨,亦足以端士習,天下之太平由之。”
傻子纔跟你糾纏辯論這些,本就是要罵你玩的。李佑隨即誦一首對答道:“你也科來他也科,無人不想吃天鵝。須知制藝實學,到底文章廢話多。讀爛記徒刻苦,春花秋月漸消磨。笑問吳郡沈同知,會以經義治城郭?”
吃天鵝,實學,廢話多…沈同知被李佑罵的要吐,偏偏李佑還是出口詩的罵,極盡賣弄才華之事,風流不羈的很。對比之下,任他說得天花墜也顯得太平庸無彩了。
但要想以彼之道還治彼,他哪有這個急智想出應急詞句?平曰雖然有些詩句備用,但大都是風花雪月,怎麼會準備這種場合的。
沈同知憋了半天吐出一句:“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
李佑眼中的鄙棄神一覽無餘,一個多餘的字都不屑於說,當頭又是一首:“心得須憑自主張,紛紛百家說雌黃。盲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道短長。”這是罵沈同知有眼如盲,沒有真正主見,只會人云亦云。
沈同知本不是個伶牙俐齒的人,這時候被氣的啞口無言,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只得左顧右看尋幫忙助拳者。
登時場面上冷了下來,並沒有人替沈同知出頭,估計都是被李佑的肆無忌憚嚇住了。
座中除了王知府,大都是本月纔到任的,雖然耳聞了李佑的名作,但沒親眼見識過李佑的詩詞本事和刁鑽刻薄。如今看李佑氣勢人,每一張就出一首詩,而且還首首切,生生直刺人心肺。
不約而同想道,號稱探花先生果然是真有歪才的,不然如何能在文風鼎盛的蘇州府獨樹一幟。本幫沈同知聲討李推的,也紛紛閉。
一來沒這個本事隨口詩,一張豈不先顯得比李推低了一籌?比惡毒比猖狂自我掂量起來差的太遠。
二來李推是本地名人,他的詩詞曲調在市井之間很流行。眼見沈同知已經被罵這樣,要連自己也被罵進去流傳於街頭巷尾,丟了名聲那也太不值得了。
三來李推的道理說到底並沒有錯。八時文已經用了三百多年,到了如今確實了虛頭八腦被寫濫的東西,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駁斥他多多有些心虛。
其實李佑和沈同知罵架的不對等之還在於,李佑可以肆無忌憚抨擊沈同知會寫八也沒用,沈同知卻沒法說會寫詩不是才華。
不得不說,一力降十會,李佑又功了。
看到友軍奪了主,王知府也終於敢出面說話了,“春秋有風雅頌,戰國有離搔,漢有相如賦太史記,晉有二王書,唐有太白陵詩,宋有東坡詞,皆絕唱也。今我煌煌大明承襲華夏道統,有何可比肩哉?請諸君告我。莫非只有八時文可以傳給後人?”
連你也看不起小說麼,有千古奇書金瓶梅詞話…李佑一邊想一邊打著見好就收的主意起道:“道不同不相爲謀,下告辭了!”
衆人目送李佑昂首出了廳堂大門,耳中又傳來他誦的詩句道:“仙佛茫茫兩未,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非清流。莫因詩卷愁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居然還有更好的…堂中諸人一時面面相覷無語,李白斗酒詩百篇只是個傳說,現實中真能到類似的程度?幸好今天是沈同知不知深淺一頭撞了南牆,善哉善哉。
還是有人能治住李推的…第二天按察分司便發出申斥到府衙,以“妄議國制,辱罵同僚,有失”的理由,罰了李推半年俸祿。
“你活該。”黃師爺吃酒時幸災樂禍對李佑道,“陳巡道也進士出,乃生平最得意事。你胡罵了一通科舉,他能爽快就怪了。不罰你罰誰。”
其實明眼人都清楚,這表示此事到此爲止、不必另行追究的意思。
()
第一次,初夏是謀奪皇位的皇後,可是皇上重生了;第二次,初夏是為錢分手的拜金女,可他的前男友是隱姓埋名的富家大少;第三次,初夏是為了竹馬毒害夫君的太子妃,可是太子有讀心術;第四次,初夏是假懷孕的綠茶初戀,可是五個月了她的肚子還沒有變大……
在替身文中,因為與白月光有著一張相似的面容,女主被虐身又虐心。可當男主們醒悟之后,就會后悔莫及,從此開啟追妻火葬場。 而那抹造成這一切悲劇的白月光,自然也應該被抹去。 裴姝一直不愿承認自己是這抹多余的白月光。 可當她的師尊、父親、兄長、朋友,乃至愛人,都指責她心胸狹隘、忘恩負義時,她才明白,從她欠下齊月的救命之恩的那一刻,這一切便早已注定了。 所有人都說,裴姝,你欠齊月一條命,只要你活著,這一生都要記著這恩情! 可他們都忘了, 這條命,不是她想要的; 也忘了, 她曾經也救過無數人的命! 師尊說:“裴姝,你不要讓本尊失望!” 父親說:“姝兒,月兒是你親妹啊,還是你的救命恩人,你要有容人之量!” 同母兄長說:“月兒的母親犯下的罪行與她無關,姝兒,你怎能如此刻薄?” 朋友說:“裴姝,你怎麼就變了呢?以前的你多善良大度啊!” 就連曾與她同生共死的未婚夫婿也說:“姝兒,月兒是你的救命恩人,你不要忘了她對你的恩情。” 后來,高臺之上。 曾經名動九霄的萬靈仙子當著所有人的面,在眾人驚恐的目光下,削出本命靈骨、剖出心頭血,還了這救命之恩,然后毅然決然跳下了萬魔窟。 【此后很多年,萬魔窟的那一幕都是無數人的噩夢。萬靈仙子,成為了所有人的禁忌不敢思,不敢言】 他們為她肝腸寸斷,為她幾近瘋魔,為她上天入地,只為復活她。 可誰也不知, 萬靈仙子死的第二年,人間界多了一個灑脫閑適的絕世女劍客! 她提著劍,哼著歌,騎著馬,瀟灑走天涯。 排雷: 1:男主龍凜(申屠凜)。敵人變情人,雙A雙向靈魂伴侶 2:前期古早狗血,先虐后甜 3:女主是正道之光,不賤,有渣男沒賤女 立意:珍愛生命,社會和諧 一句話簡介:活在替身文里的礙眼白月光
【外軟內剛甜妹子×陰暗偏執少年】雙向救贖。 唐婉重生回了高二這一年。 邂逅了她的少年。 …… 邵舟辭回頭,眼神陰鬱:“別再跟著我。” 唐婉並不在意他的冷淡態度,聲音軟軟:“邵舟辭,我沒有家了,你收留我好不好呀?” “我們不熟。” 後來。 為她偏執成狂的少年抓著她的衣角,長手長腳地禁錮住她,眼角泛紅,“唐婉婉,我養你一輩子,你不要走好不好?” “好。” 輕飄飄的一個字,許諾的是少女的一生。 你入了我的世界,我們此後彼此相依,一束光照進來,是心照不宣的融融暖意。
千蓮本是仙界的一株千幻金蓮,因為誤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身死道消成為大秦朝的一個小村姑。 本以為以後只是個普通的村姑了,哪知道竟然隨身帶著一方小天地,這方天地中有一池靈泉,泉水中正是她上輩子的真身——千幻金蓮,而且,千蓮還發現自己依舊能吸收草木精華和天地靈氣。 買田買地買莊子,千蓮生活不要太愜意。 哪知道卻碰到個執著於捉妖的傢伙。 蕭北騁:你到底是人是妖? 千蓮暗忖:說她是人吧,可她能吸收天地靈氣、皓月流漿,可若說她是妖呢,她又沒有妖丹,幻化不了本體,難不成,她……是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