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武俠仙俠 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做神仙嘛,開心最重要啦

《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做神仙嘛,開心最重要啦

這道旨意……

小瓊峰地下室,某個不爲娥知的角落中,李長壽化作的袖珍小人兒坐在小小的竹椅,把玩著手中的金卷軸。

是因自己護住了龍吉,玉帝陛下就出手護住了雲霄?

這解釋看似有理,但仔細想想,其實並非如此。

一張天道旨意凝需要不短的時間,更何況是這種涉及大劫的旨意;

這旨意開始凝聚的時刻,定是在自己收徒龍吉之前。

由此可見,與玉帝陛下的‘友’,還是可以信……

大概七左右。

畢竟玉帝所的位置,很容易就不由己。

這道免劫旨意,完全可以當聘禮,去三仙島提親了嘛。

玩笑玩笑。

兩人還沒到這般地步,而且這張‘免劫旨’只是保了雲霄,讓碧霄和瓊霄如何想?

只能當做關鍵時刻救命用的東西,保雲霄不劫,其他……

依然是兩說之事。

仔細想想,有沒有這道旨意,影響其實不大。

自己從對雲霄起了好,最擔心的,便是‘三霄本是一’,三霄與趙大爺深厚;

所以李長壽一直費心幫趙大爺積累功德、擺死劫。

要救雲霄,就要四個一起救。

這般獨活的機會提前給雲霄,雲霄骨子裡的剛強勁一上來,或許會親手毀掉。

好在,如今也算有了一點點起

李長壽雖不能說,有絕對把握將趙大爺拉出封神大劫,但終究有了保全趙大爺不死的幾分可能。

穩點來吧。

大商此時還未正式建立,封神大劫正式降臨,最還有數百年。

報獲取程度不同,接下來的各方博弈,必然會變得非常複雜。

Advertisement

天機被矇蔽,聖人們也只能‘管中窺豹’般探查大劫之事,每位聖人能窺探到的程度,自是有所不同。

數十年後,只要封神榜一出,自家太清老爺估計能瞬間明悟封神大劫前後之事;

二師叔應該比三師叔推算到的稍微多一些,接引聖人應該跟兩位師叔持平,媧娘娘估計沉迷宅之力,沒心思關注這事。

嗯,至於某位聖人老爺……

保持尊重,不多評價。

從這旨意中出的信息來看,玉帝早已知曉封神大劫的許多細節,甚至有可能,就是玉帝陛下和道祖老爺商量著,該如何擴充天庭、打道門。

李長壽至今未確定,這位陛下去紫霄宮哭訴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與道祖老爺到底說了些什麼。

此事完全可以位列洪荒‘十大未解之謎’……

不管如何,這道旨意都是異常珍貴之,也算是玉帝給自己的一份許諾。

將其小心收起來,存放,李長壽出了會兒神,心底浮現出仙宴時的一幕幕。

瑤池宴後,大法師就立刻趕回去了玄都城;

這段時日,域外天魔又開始蠢蠢,這些混沌海中的奇怪生靈似乎是想渾水魚。

雲霄自是跟瓊、碧兩位仙子一同回返的三仙島。

這次慶典,雲霄還拿了不賀禮,這讓李長壽多有些不好意思。

——總有點上輩子‘巧立名目收份子’的味道。

讓李長壽覺有趣的,是趙公明與金靈聖母的表現。

這兩位也不知的如何了,在仙宴上全程無流,但偶爾會有目,離開時各自跟各自的好友結伴。

不好意思對外公佈?

這個倒也是在理之中,畢竟都是洪荒大能,如後天生靈那般結,不免遭人背後調侃幾句。

Advertisement

‘雲霄會不會也有這般顧慮。’

李長壽想著這個此前就考慮過多次的問題,心神歸於天庭,控制紙道人在太白宮中佈置陣法。

加一點點小細節!

行萬里,本家中坐。

一門剪紙人神通,被李長壽魔改到了今天面目全非卻又頗爲神異的地步,已能稱得上奇蹟二字。

撒豆兵神通如今廣泛用於天庭各部,了天兵天將的標配,極大減了天兵天將的死傷。

稍後安排楊戩之事,也是要以紙道人爲核心。

若楊戩真的殺傷天兵天將,天庭再詔安,那就跟天庭提倡的價值觀不符了……

在天庭忙碌了一陣,就見龍吉換了輕便長,駕雲飛到太白宮中,了太白大殿。

李長壽的紙道人找了個位置坐好,端起了‘人教高人’的架子,白髮白眉出風輕雲淡,角的笑意自是慈祥溫和。

龍吉向前盈盈一禮,俏臉白皙紅,明眸剪秋水。

李長壽打量著自己這個大弟子,這其實還是龍吉‘閉關長大’後,李長壽第一次仔細端詳。

端的是一位人,與王母娘娘容貌有幾分相近,卻並無王母娘娘之威勢,多了幾分溫雅和。

“老師,”龍吉小聲道,“怎麼了嗎?”

“一眨眼,你就長得這般大了。”

李長壽隨手招來一隻團,讓在自己面前坐下。

隨後,李長壽拿出了此前,已在太清畫像前請示過的人教典籍——當初大法師傳給他的《太清道涵》。

李長壽道:“今日傳你太清道法,你好好參悟修行。

你如今已修到了天仙之境,距離長生不遠,讓你更改自之道也有些不妥,還是要以你原本所修之道爲主,以《太清道涵》爲輔參悟。

Advertisement

道無高低,亦無上下,修行最重要的便是走出自之道,你可明此間道理?”

龍吉連忙點頭,將玉符捧在掌中,頗爲認真地答道:“弟子謹記師父教誨。”

李長壽笑道:“不必太過拘謹,就如你此前喊我老師時那般便可。

你卻是騙不得我,閉關修行只能讓你道軀長大,心卻是難變的。”

“嘻嘻!”

龍吉頓時破功,做了個鬼臉,小聲道:“能正式拜師師父,當真是再好不過之事了。”

“當日你爲何會將茶水潑在燃燈道人上?”

龍吉秀眉輕皺,低聲道:

“我確實不知,就如師父您此前猜測那般,我確實是心神一個恍惚,睜眼已是闖下了禍事。

唉,瑤池本就規矩極嚴。

若當時無師父相護,那燃燈只要借勢指責,母親定是要重重罰我,說不得,我都不能在天宮呆了呢。”

李長壽緩緩點頭,溫聲道:“陛下與娘娘執掌天闕,對自己兒要求過於嚴厲,其實也可以理解。”

“龍吉知道的,師父,”龍吉笑道,“生在天帝家中,弟子定不能讓父親和母親蒙

能拜得師父爲師,也算是圓了弟子多年的心願。

師父,我可以住在這太白宮中嗎?”

“還是多陪陪你母親吧。”

李長壽麪歉然,道:“平日裡若無旁事,爲師也要修行,只能定時爲你講解太清道。”

“哦,”龍吉鼓起兩邊角,下脣向外嘟著,突然又眨眨眼,問道:“師父您本在哪修行,我可否去師父膝前侍奉?”

李長壽角一撇,“你有個師叔照顧我,不必擔心。”

“師叔?”龍吉雙目放,“是……是師叔嗎?”

Advertisement

“不錯。”

龍吉眼中頓時燃燒起了八卦真火,驚奇地問:“師父你除了雲霄師孃,還有個小師孃嗎?”

“大概……”

“雲霄師孃都不介意的嗎?”

“應該介意,這個也是比較棘手的問題,”李長壽滿臉無奈,“莫要多問了,以後若能讓你知曉,自會讓你知曉。”

“哦,弟子多言了。”

龍吉吐了吐舌尖,又忍不住眨眨眼,小聲問:“那,姮娥仙子呢?”

叭!

龍吉‘哎呀’一聲,捂著額頭一陣心虛輕笑。

李長壽搖搖頭,道了句:“去那邊角落看看,爲師還爲你準備了一些小驚喜。”

“嗯?師父您還費心做什麼。”

龍吉頓時來了神,喜滋滋地跑去了角落中,踏李長壽剛佈置的障眼陣法,見到了一個簡單的小隔間,其擺著牀榻座椅和木櫥,佈置的十分雅緻。

龍吉忙問:“老師,這是弟子歇息的住嗎?”

“那是爲師安放化之地,你的驚喜在左側角落,拿起桌子上的寶囊……打開看看吧。”

“咦,裡面有三口大箱子,是……”

障眼陣法中,龍吉額頭滿是黑線,看著面前打開的木箱,看著其悉的‘作業’卷軸樣式,雙目逐漸失去高

李長壽那淡定的嗓音飄了過來:

“這些是你未做完的謀略題,爲師細心幫你整理了下來。

一年做完,一年後再過來,爲師會考教你謀略之法,以及你對太清道涵的悟。”

叮……

收徒第四天達壽之就:【師慈徒孝】。

收徒第四天獲得壽之徽章:【師父,求您做個人吧】。

正此時,在殿外趕來的金翅大鵬鳥,目中流出滿滿的羨慕。

但他也知道,自己悟太差、資質太差,雖然是始之子,但暫時還沒有資格正式拜老師門下!

他,還不配!

李長壽的嗓音自前方飄來:“金鵬行匆匆,可是有什麼麻煩?”

“老師!”

金翅大鵬鳥立刻停下遐想,在懷中拿出一枚玉符,送到李長壽麪前,正道:

“剛剛仙盟來報,於一大千世界中發現幾頭兇魔,實力強悍,已讓仙盟死傷數十名仙人。

仙盟副盟主卞老夫人的求援玉符在此,想讓您調一二位高手趕去助陣。”

“兇魔?”

李長壽打開玉符看了幾眼,又仔細瞧了一陣,不由啞然。

仙盟死傷數十名仙人是假,這字裡行間暗示,那幾頭兇魔所在之地有遠古異寶,而且極有可能是戮神槍的殘片。

李長壽思忖一二,在袖中取出幾隻紙道人,用仙力推到了金翅大鵬鳥手中。

“金鵬,此事就給你來置,應當是與戮神槍碎片有關。”

“多謝老師信任!”

金鵬低頭行禮,目中略帶激

李長壽問道:“莫急,你想如何置此事?”

金鵬仔細思索,知道這是老師在考教自己,腳踝上的金環輕輕閃耀亮。

他道:“自是去找卞老夫人匯合,而後問清楚此事,代天庭安那些傷的仙人,再快刀斬麻,將兇魔誅除,宣揚天庭威勢。”

李長壽笑道:“能想到這一步著實不錯,但還有些不夠。

你要時刻牢記三個原則。

其一,在外行走時,便是誰都不可盡信,心底要時刻保持疑心。

其二,時刻自查,多問問自己,這麼做是否冒險、是否欠妥。

其三,若遇危險立刻撤退,將你的極速發揮到極致,不可貪寶、不可怒極攻心,而今正是大劫劫運瀰漫時,再小心都不算爲過。”

金鵬聞言,目中滿是,低頭深深一禮。

“老師放心,弟子會穩中求勝,遇到強敵立刻後撤!”

“嗯,”李長壽滿意地點點頭,“去吧。”

“老師、師姐,弟子告退。”

金鵬對從側旁飄來的龍吉拱拱手,轉踏步而行,走出了‘風蕭蕭兮’的悲壯,也走出了族殘存的驕傲。

側旁龍吉輕抿紅脣,忍不住歪了下頭。

這,真的是當初那位,談笑間闖天庭,揚言要一親姮娥芳澤的‘狂鳥’金鵬嗎?

龍吉橫生慨,看向自己親師父的目滿是敬佩,又帶著一點點的敬畏。

都說本難移,那是高人未遇!

家師當真……

太穩健了。

數月後,李長壽等來了金鵬的好消息,手中的戮神槍殘塊順利加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