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耽美BL 我乘風雪 36

《我乘風雪》 36

見著侯府派來辦事的差使,張宗林先行了禮,禮不是朝他們行的,朝的是他們手中侯府的令牌。

張宗林道:“小侯爺近來可否安康?”

“侯爺無恙。”一名近侍言,“我等出京辦差,各方面多有生疏,仰賴大人指教。”

張宗林道:“差使客氣了,本府曾得老侯爺提攜之恩,侯府的事萬不能疏忽。本府接到信,二位來此是想查一查北營大都統趙昀的底?”

他說這話時面為難之,那近侍也是個眼亮的,便道:“不過是問問籍貫、人口一類的小事,必然不會令大人難做。”

張宗林道:“侯爺執掌武陵軍,趙都統在他手下辦事,查一查本就是理所應當的,這有什麼難做?不過眼下肅王妃正在昌青云道觀中修行,皇上特地下旨令本府關照,皇命在,怕是不能帶兩位差使親去淮水了。”

這位肅王妃正是謝知鈞的親生母親。

肅王妃為贖謝知鈞當年的罪過,每年都會到青云道觀中侍奉仙師、念經修行。皇上素來重孝悌,懷肅王妃一片慈之心,方才在期滿后又準了謝知鈞回京。

眼下肅王妃正在昌的青云道觀中,淮水和昌都屬淮州統轄,皇上提點張宗林關照肅王妃一行人馬,張宗林怎敢怠慢?

他需得顧著肅王府的事,一時分不出來去查趙昀。

兩位近侍聽他表明緣由,忙道:“大人言重,圣上的旨意自然是一等一的要事。況且打聽個來歷麼,也用不著勞您大駕,只需知府大人下一道手諭,讓我們去到淮水以后,不用吃些沒必要的麻煩就好。”

張宗林含笑道:“這有何難?”

拿上張宗林的手諭再去淮水辦事,當地員果然殷勤,這一行查得也順風順水。

Advertisement

兩名近侍看過趙家的籍貫和族譜。

趙家人口簡單,祖上以務農為生,后來逢大旱之年,田地里顆粒無收,迫于生計,趙昀的二叔趙明烈去鏢局跑了三年的鏢,期間習得一手好槍法。

離開鏢局以后,趙明烈還去淮水軍營里做過兩年的教頭,軍營中許多人都曾見識過他的銀槍,無不稱贊。

因趙明烈終未娶,膝下也無一子,所以到了趙昀七歲這年,他就被父母過繼到趙明烈這一脈。

說起趙昀的生父母就更平平無奇了,一輩子的佃農,面朝黃土賺些活命的錢。除了趙昀以外,他們原本還有個兒子,乃是趙昀的兄長,據說讀書讀得很好,后來因為犯下大錯被族譜除名。

至于什麼大錯,沒有文字可循。

兩個近侍做事不敢馬虎,既要查就要查得清楚才好,便又去了趙家舊宅附近明察暗訪。

這里真正識趙昀的人其實不多,全賴趙昀時跟他二叔在外走南闖北,不常待在家中,所以街坊鄰居沒怎麼見過他。

鄰里們只聽說,趙昀十多歲時,他二叔被流寇所殺,約莫是想替他二叔報仇,趙昀很快投行伍,再之后的事,他們就全然不知了。

近侍又問起趙昀的生父母。

十多年前,他們的長子,也就是趙昀的兄長曾犯下一樁重罪,貌似是殺了人,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被逐出了族譜。

二老自此憂思疾,加上積年勞累,子骨早就垮了,不過得了一場風寒小病,二老就相繼病故。

趙家如今也就剩下趙昀一人,好在這孩子足夠爭氣,畢竟淮水這種小地方,縣太爺一個七品芝麻跺一跺腳都能震得百姓不敢抬頭,百八十年也不一定出得了一個當的,偏偏這趙昀一路扶搖直上,如今拜大將軍,又領北營都統的軍銜,來日若有立功的機會,怕是封侯封爵都不問題。

Advertisement

侯府的近侍翻來覆去地問過好幾家,把趙昀的家世查清楚了,并無不妥,臨走前他們問了一趙昀兄長的名字。

鄰里的人都不識字,只知道怎麼念,哪個字不太清楚,還是請了當地的教書匠來問,方才知道是“趙暄”。

“趙暄”二字書于紙上,兩人看了又看,其中一名近侍蹙著眉,嘀咕道:“怎麼好似在哪里聽過這個名字?”

另外一名近侍沉片刻,陡然間臉大變,道:“是他!”

……

縱然是寒天,懸掛五日,京中城樓上的頭顱已經慢慢有了異味。

起初百姓見著人的頭顱心駭然,個個都怕,后來府張了一塊告示,方知這些人都是臣派來殺害清的刺客,心境一轉,見到也不怕了,還道他們死有余辜,暗暗褒獎京兆府做事痛快。

之于北營貪腐一事,百姓熱議如沸,民間對這位新上任的趙大都統果然贊不絕口。

先前副將劉項因吃空餉一事被發罪,刑部將之羈押在監牢中,因劉家私下里周旋了不,刑部就以劉項位在為由,一直推拒著趙昀,不讓他親自審訊。

刑部來審也就是走走過場,劉項什麼也不說,案子也一直沒多大進展。

如今趙昀的勢頭越來越盛,刑部再難按著劉項的案子,只能定下本月十六,由趙昀親自提審。

查營一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裴長淮特地避開趙昀的鋒芒,多日來稱病不出。

徐世昌很長時間沒見著裴長淮,心里想念得,這日直接到侯府拜見,他自小就經常來侯府找裴家公子玩,如今也是隨進隨出。

徐世昌來時,天空中零星飄了點鹽粒子一般細的雪花。

剛走進這庭院,徐世昌就聞見一陣笛聲,是京中名曲《金擂鼓》,到了《塞下曲》那一折,曲調悠揚,多了一些約約的幽咽。

Advertisement

徐世昌直接推開門,慢步走進去。房中未掌燈,線有些昏暗,他看到裴長淮正守著窗吹笛。

那支墨竹笛上垂著殷紅流蘇,流蘇已然陳舊。

聽見徐世昌進來,裴長淮也沒停下,似乎執意要吹完這一曲。

徐世昌也不急,挪了一張凳子過來,坐在他邊認真地聽。他手中還拿著一把折扇,聽神時,一搭一搭地和曲敲著。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工夫,笛聲漸漸去,裴長淮輕呼一口氣,將竹笛放下。

徐世昌在余音中回味良久,拍手道:“長淮,你這笛子吹得真是好,不過這竹笛倒是不常見你用。”

裴長淮淡笑道:“這是我大哥的笛子。”

“難怪。”徐世昌道,“我記得這首《塞下曲》還是坊間樂師求上門來,請裴文哥哥指點才有的。從前我只知道裴文哥哥刀法一流,兵法也卓絕,連老侯爺都不一定能勝過他,誰知這種風雅事也玩得有名有聲的。哪像我呢,看書罷,看不到一刻就想困覺,玩也玩不出個名堂來,就在搜集人兒上算個好手,結果也給母親逮著了,近來埋怨我散漫,嫌我在外面花花綠綠的收不住心思,正打算替我娶個母老虎進門,好整治整治我,連我爹都點頭贊同,這下可把我愁壞了。”

裴長淮原本心有些郁,聽徐世昌猛倒一番苦水,不由地笑道:“你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難怪你母親心。看中了誰家的兒?”

徐世昌道:“兵部尚書家的兒辛妙如。真不知爹媽怎麼想的,他家兒出了名的厲害,這種人娶進來可不是給我造孽麼?何況也看不上我,兵部尚書藏兒藏得那麼嚴實,誰去提親都不答應,那清高的臉,肯定要配個王孫貴族才甘心……”

Advertisement

裴長淮道:“這話偏頗。老尚書只有這麼一個兒,沒有不疼的道理,且是個姑娘家,不求能顯貴,但求個順遂平安,想來挑選夫婿應當會更注重人品德行,不至于兒在過門后在深宅里什麼委屈。”

徐世昌凜冬里拿著把扇子裝包,此刻聽裴長淮一言,哼哼著就搖起來了,“那他真找錯人了,我這個人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德行。”

裴長淮笑了一聲,“倒有自知之明。你既對人家無心,也別耽擱了,早早跟太師言明此事,省得鬧出些不必要的誤會。”

徐世昌道:“我哪耽擱得了啊?一說太師府想跟尚書府談親,好麼,我還沒搭話,自己先擺上款了,私下里給我遞了一封信,讓我野別想配凰。你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我徐錦麟再不濟,能是野辛妙如又算哪門子的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