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狠狠點頭,他一定會好好珍惜。
吃過了早飯,便回去補眠了,等到了初二就開始做準備,要去外祖家了。
今年小興懷也有禮給姥姥姥爺,就是他做的四雙鞋墊子!
兩雙給了于良吉和石宏大,剩下的兩雙,他帶給了張家二老。
這次去張家村依然輕車簡從,到了張家跟老爺子談了談今年的計劃。
“中了這麼久的地,需要殺殺菌了。”于良吉提醒老爺子。
“今年打算種一茬春蒜,然后補種一茬土豆。”老爺子道:“自打前年鬧了蟲災,村里人都怕了,去年春天也種了一茬春蒜,后來種別的就沒事了,以后估計隔三差五的都會種一茬大蒜。”
張家村也算是吃一見長一智,現在再也不敢隨便種植青菜了,別的村子怎麼做,他們就怎麼做,于良吉毫不吝嗇的告訴他們種植菜棚子的忌。
例如不能連作同一種,不能只知道施而不知道消毒,更不能不通風換氣等等。
“這樣很好,不能盲目的看啥好就想干啥,沒有系統了解過就不要隨便跟風。”于良吉對張迪可是怨氣深重,據說那幾個村子之所以種植大棚,都是他攛掇的!
張迪要是個人才,于良吉肯定不會不高興,他更喜歡良競爭,可張迪這人太讓他失了,啥都不懂就趕指揮人手跟風搞菜棚子,而且他要是真想幫大家發家致富還有可原,他這是意氣之爭!
“張迪已經不是村長了。”張老爺子知道于良吉生氣張迪的所作所為。
“不是村長更好,這樣的村長能帶領大家干什麼?”于良吉一聽就解氣的不得了。
“也不是族長了。”張老爺子笑瞇瞇的道:“村里要重新選舉村長和族長,正月十五就在祠堂公舉。”
張迪可把張家村害慘了,大家沒賺錢不說,有好幾家差點揭不開鍋!
他年前終于頂不住力,引咎辭職了!
不辭職也不行,村里人天天去他家鬧,當時說好了賺錢,結果呢?
他收拾不了爛攤子,只好裝頭烏,引咎辭職也是為了避風頭,不過若是后來者能把張家村擺平,估計這就沒他什麼事兒了。
從今往后他都得夾著尾做人了。
“有人找過您家吧?”石宏大突然出聲猜測。
“找過,說讓我當村長,我沒同意!”張老爺子著胡子笑的有點老巨猾的架勢:“我傻啊,給他收拾爛攤子屁?誰惹的事兒找誰去啊!”
當初那麼被人欺負,真當他們家的人沒脾氣啊!
“您老英明!”于良吉豎起大拇指,要是老爺子當了村長,肯定有不完的心。
石宏大看了看老爺子,若有所思。
直覺告訴他,張家村的人肯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能跟侯府拉上關系的,也就張老爺子一家了。
但是張家村的事兒他無法手,因為張家村是一姓村,來個外人立刻就跟白天鵝進了黑鴨子群一樣顯眼!
在張老爺子家呆了兩天一夜,他們回到了十八里鋪。
初六是侯府請客吃飯的日子,和往年一樣全村的人都來了,包括小孩子們,于良吉喜歡大家熱熱鬧鬧的。
吃飯的時候,還跟老村長他們商量:“前年種植的土豆,去年種植的谷子,今年咱們也種一茬春蒜吧!”
“你不說我也想提了,去年種植的谷子還夠吃一年多的呢,咱們種植一茬春蒜殺殺蟲好,張家村的蟲災可剛過去,我們也擔心自家土地。”車爺爺喝了一口葡萄酒。
老村長也點頭:“我們不缺糧食吃,田地最重要,種一茬大蒜,左右有好,就算沒什麼,也能求個心安!”
張家村的蟲災雖然是發生在大棚里,可也嚇壞了這群老實人。
農家都是靠天吃飯的,各種天災在他們看來是很嚴重的事。
“張家村做損事太多,報應!”當時付二柱子家的就狠狠唾棄了一番張家村。
十八里鋪的人雖然問心無愧,卻因為自己賺了錢,怕福氣太過他們這群人不住,所以大家都很珍惜這幾年的好日子,且種一茬大蒜,還能讓天地休息休息,殺殺蟲子啥的,大家都同意于良吉的提議。
“那好,那就種一茬大蒜!”于良吉高興的不行,他以為自己會費盡舌才能跟村里人說明白呢,誰知道大家這麼給面子。
等第二天去村長家吃飯的時候,大家開始報名種植大蒜,并不是全部的土地都種植大蒜,有的土地去年種植過了,今年就改種土豆,因為土豆高產啊!
來吃春宴的顧掌柜的也說了:“要是大家都種植大蒜,我負責收購,用來腌菜或者買賣都很不錯,遼東府那邊尤其需要,年年都短缺大蒜、白菜和辣椒。”
于良吉笑瞇瞇的跟他談了談合作事宜,遼東府,就是原本的高麗,已經被收服了,并本國版圖了。
那邊的人多數都是高麗族,吃的泡菜里,大蒜是主要分之一。
353 村長族長
但是那邊多是山地,種植很是困難,野菜倒是不,多數時候,那邊都是以種植高麗參和養為主,糧食之類的東西,都是要依靠朝廷補給,這樣也變相的控制住了那邊,因為你不聽話,只要朝廷斷糧,他們就沒轍了!
年年都缺食也讓他們沒力氣反抗,這才多久?就有當地人肯學說漢話,學習漢字,等過個百八十年的,甚至更長,二三百年之后,估計就沒本族什麼事兒了!
知道的人都不吭聲,慢慢的潛移默化。
“那邊每年都折騰各種咸菜,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吃咸菜就飯,能吃一輩子!”說起那邊,顧掌柜的也有些不解:“要給他們換個啥東西可難了,那些人一筋的,不過高麗參不錯,明兒我過來,給你們帶點,聽說燉吃可好了!”
于良吉:“……!”
第二天他再來吃春宴,果然帶了許多盒的高麗參,按照十八里鋪的家數,一家一盒。
給了于良吉十盒,因為侯夫人多……。
時間到了正月十四,去京城送禮的隊伍回來了!
“這是皇帝陛下的賞賜。”已經連續三年去京城送禮,侯府管事已經很淡定了。
“先不看,說說,況如何?”石宏大沒看禮單,先問回來的管事。
“騎尉府一切都好,兩位先生準備今年秋天會試,他們在那里適應的不錯,等今年秋天的會試。”管事的立刻開始匯報:“騎尉府里的人也都生活的不錯,已經將今年的工錢、補和福利都發了下去。”
被人家都是年底算賬,他們家不是,騎尉府和縣城以及府城這三個地方,因為沒有主人家在,從來都是正月里的時候就把一年該給的份兒都給了,過年還有紅包可以拿。
為的是他們不能及時過去,看房子的人也不會生活拮據。
“好,好。”石宏大聽了就放心了,京城那邊價高,他也鞭長莫及,只能托人照看,給的銀錢從來都是足足的。
“一路辛苦了。”于良吉也放心不。
“進貢的金桔皇帝陛下很喜歡,聽說皇后也將金桔放到了自己的宮殿之中,讓孩子們誰想吃了自己去摘。”管事繼續匯報:“已經將一小盒金桔當面給了柳公公。他老人家很是高興。”
雖然只有一小盒金桔,里頭也才十個,可管事的是親自到柳公公手里的,沒經手他人,也沒什麼人知道。
“辦得很好。”叮囑他的是于良吉,柳公公幫了他的忙,他不能給人家送一年禮就當沒事兒人一樣,但是大張旗鼓的也不行,只能這樣隨手送個什麼。
不能引人注意,更不能淺言深,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皇帝陛下還親自賞了二十盞宮燈,說是讓正月十五的時候點燃掛上好欣賞。”管事特意指出:“這個可不能忘了。”
“讓何管家去安排。”花燈他們家不缺,宮燈倒是頭一次有。
于良吉這才打開禮單,皇帝陛下的賞賜這次給的很厚,春夏秋冬四季筆筒一套,青花祝壽圓棒槌瓶一對、清華山水人圖雙耳尊一個、白玉浮雕玉蘭花瓶一對,碧玉雙耳活環弦紋瓶一對,都是貴重的擺件。
皇后殿下給的則是珍珠地花瓶一對,很是的東西。
除了這些賜的東西之外,還有務府給的,當然,務府給的肯定沒有賜的好,但是比賜的實惠,他們給的禮都是上用的筆墨紙硯!
于良吉想到自己學堂的那些孩子,這一年的筆墨紙硯都有了!
“這個好,這個好!”于良吉指著務府給送來的八大車筆墨紙硯高興的幾乎手舞足蹈。
他們如今把這種上用的筆墨紙硯當獎品,誰考試考得好,就能得到一套,當傳家寶,或者拿出去炫耀也是十分有面子的東西啊!
尤其是考試的時候,孩子們帶的幾乎都是這種筆墨紙硯,因為質量好,考試的時候最關鍵,大家都用好東西,可誰的好東西,都沒有十八學堂的孩子用得好!
于良吉獎勵他們的筆墨紙硯已經就剩下半車了,這八大車正好彌補庫存!
管事的看了看于良吉,再瞅了瞅何管家,何德淼了角,這話最好不要被傳出去,要是皇帝陛下知道這位覺得務府送的東西比他賞賜的還讓于良吉高興,務府可就糟了!
皇帝陛下很小心眼兒的!
正月十五,今天沒人請客,但是今天是元宵節,侯府早早就預備好了花燈和無數的煙花。
花燈初上的時候,所有花燈都點燃,掛滿了十八里鋪和侯府,照的雪地一片白。
吃過晚飯之后,便出門跟村里人一起看花燈,還有猜謎語,他們不必去縣城人人,更不去府城看燈山人海,因為他們的燈籠已經很好看了!
因為還有皇帝陛下賞賜過來的二十盞“宮燈”!
宮燈制作和民間不同,每一盞宮燈下,都有制作師傅的留款,且宮燈不論是形狀還是用料,肯定都比民間自己糊的強多了!
這二十盞宮燈,都是旋轉的走馬燈,上頭畫著各種的繪畫,從喜鵲登枝到福壽無邊都有。
熱鬧的正月十五過后,春宴繼續,不過是一姓一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