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嫁給奸雄的日子 第91章

《嫁給奸雄的日子》 第91章

第91章 反撲

英王跟許朝宗年紀差得不大, 對跪在眼前的這個人,也算是悉的。

對於魏家, 他原本是鄙夷的態度。

在英王看來,當初文昌皇帝垂青, 親自爲魏家孫取名, 把當皇家孫媳來看, 時常抱進宮裡, 是誰家都求不來的福分。換了旁人, 早就趁機求高厚祿了。誰知那魏思道腦子不活泛,一心撲在無人問津的故紙堆, 非但沒求得權勢,還疏忽了兒的教養, 教得魏攸桐天真爛漫, 全沒半點皇家兒媳該有的城府算計。

當日滿城風雨, 種種傳言甚囂塵上的時候,他還曾看過笑話。

若不是後來踩狗屎運被傅煜看中, 別說京裡稍有臉面的人家, 便是尋常書生, 都未必敢那棘手的人。聽近來的消息,魏攸桐雖有貌, 卻沒能耐留住夫君的心, 和離出府去了。

魏家擺著兩個高枝兒都沒把握住, 往後更不會有前途。

是以聽見魏家兒求見, 英王想都不想便拒絕了。

直到管事呈上書信, 瞧見開篇說能幫他除了眼中釘的徐太師,才稍稍有了點興趣。

那徐太師是熙平帝的授業恩師,又是許朝宗的岳丈,雖滿腹經綸,卻也是個沽名釣譽之輩,整日端著清高仁的樣子,在外名聲極好,門生衆多。英王先前數回住徐家的罪證把柄,命人彈劾立案,都被熙平帝重拿輕放,幷不曾撼問罪。

若要斗膽行刺,這事兒又不像刺殺許朝宗那樣立竿見影,莫說熙平帝查到後會震怒重懲,便是徐太師嗚呼死了,太師的名聲擺在那裡,周遭那些擁躉仍會爲許朝宗所用,稍有不慎,便是白惹一,自毀前程。

Advertisement

英王爲儲位折騰了兩年,他恨得牙的,除了許朝宗,便是那徐太師。

此刻,瞧著從容跪地的攸桐,便往椅背靠著,道:「你信中說,能除了徐太師?」

「是,非但能除了他,還能令他名聲掃地,清譽不再。」

這話在信上提了,英王見多了舌綻蓮花卻百無一用的文客幕僚,聞言皮一掀,道:「就憑你這張?」

「民帶了證據,請殿下過目。」攸桐說著,雙手呈上一副錦袋。

三四步外,站著英王的親信隨從,見主子遞了眼,便接過來,轉呈上去。

英王拆開來看,上頭寫的是前年那樁舊事,隨便掃了兩眼,便沒耐心地丟開,冷聲道:「你這是瘋了,來消遣本王?這種破事,也敢拿來本王跟前添。」

攸桐不爲所,緩聲道:「當日謠言如沸,皆是徐太師家的手筆,證據確鑿。」

那又如何?先前費盡心機,搜羅的罪名比這嚴重得多,也都證據確鑿,卻沒能扳倒父皇寵信的太師。這點破事呈上去,難道就能給他定罪?

未免異想天開!

英王約的期待落空,隨手擺弄那幾張紙。

攸桐續道:「殿下與徐太師角逐兩年,想必也了他的,朝堂上手腕未必多強悍,卻因名聲在外,得文臣推崇、皇上寵信。他府中沒做殺人越貨、結黨營私的勾當,想用律法的罪名制裁,幷不容易。」

見英王抬眸看過來,知他是聽進去了,便問道:「殿下覺得,他的立足之本是什麼?」

「清譽。」英王沉聲。

——他和許朝宗邊沒得力的武將,一個拉攏魏建,一個拉攏傅家,在京城裡,卻只能靠六部衆臣和皇帝的恩寵。他有父皇偏疼,在後宮占優,許朝宗拉了個能說會道、頗得推崇的徐太師,在朝堂占便宜,這般啄來啄去,許朝宗借著太師的清名占足了便宜。

Advertisement

攸桐又問道:「那殿下覺得,他最看重什麼?」

那自然是清譽了,英王眉心微,不由看向案上那幾張薄薄的紙箋。

片刻後,他重抬目瞧向攸桐,只覺此眼神從容堅定,似竹,跟舊日印象不同。

他看了兩眼,抬手示意免禮。

攸桐遂起,道:「當日徐家攪弄風波,極盡造謠污蔑之能事,拼盡力氣往我上潑髒水,讓滿城的人來駡我,我最初以爲,是想借風言風語,我輕生尋死,免得有後患。不過後來我又想,徐家要置我於死地,未必沒有旁的法子,何必鬧出這麼大的靜,把我和睿王、徐淑都架在火上烤。」

這事兒英王也覺不解,只是對私謠傳的事不上心,不曾細想。

便隨口道:「你想明白了?」

「徐太師以清譽立,最怕的便是名譽有損。徐淑是他的得意孫,嫁予睿王后,賢良之名在外。可這位太師孫,名門毓秀,當日卻背叛好友,橫刀奪。這事兒擱別人上,未必在意,更不會多此一舉,徐太師卻費了極大的力氣,將髒水潑到我上,護著孫。可見,他有多看重名聲。」

這話聽著有那麼點道理,英王稍稍坐直子,「所以呢?」

「清譽是他的利劍,也是他的肋。殿下試想,此事若爲人所知,翻起前年那樣的議論,重顔面的徐太師能否承住?輕搖三寸舌,駡死老臣的故事,不知殿下是否聽過。屆時家父會尋機當衆質問,以徐太師那把年紀,殿下猜會如何?」

這法子倒是出乎英王所料。

他先前只在朝堂上下功夫,沒想過這些歪門邪道。

而今細想,朝廷上舌戰之時,徐太師哪怕底氣十足,也時常爭得面紅耳赤。如今他自家做了齷齪事,若萬夫所指、千人責駡,再被魏思道當衆大駡,哪怕不被當場氣死,也該氣得五鬱結,茍延殘

Advertisement

那點仁義賢良的名聲,怕是也不擊而潰了。

英王抄起那幾張紙箋,瞧了幾遍,而後道:「你是想本王幫你?」

「此事若,於我,能洗雪舊恨。而殿下獨得盛寵,往後朝堂上也能個勁敵。只是睿王和徐太師勢大,以魏家之力,冤難白,京兆衙門也未必敢問案。只求殿下能令衙門秉公審案,待人證招供後,散播此事。」

這倒不難,京兆尹是他提攜的人,英王府說得上話。

至於散播傳言,更是小事一樁,他能卷起的風浪,會比徐家當初熱鬧百倍。

撕破徐太師的虛僞面孔,氣死那欺世盜名的老匹夫,他樂見其。若真能到徐太師的肋痛,不必魏思道出頭,他便能尋個牙尖利的史,駡得他急怒攻心,痰迷心竅,活活氣死那老賊。

英王唯有一事不解——

「傅家鎮守一方,傅煜若進京,要京兆尹秉公辦案幷不難。你倒來求本王?」

這便是心存疑慮,怕有詐了。

攸桐自哂而笑,「殿下耳聰目敏,難道不知齊州城裡,我已與傅煜和離。」

「哦?」英王抬手喝茶,「他可是娶你於危難。」

攸桐面上出譏誚嘲諷,「他卻也心向睿王,不肯爲我這點私事跟睿王鬧翻,畢竟徐太師是睿王的左膀右臂。不瞞殿下,我是死過一回的人,仇恨刻骨,若不報此仇,此生難安。家父爲搜羅證據,忍辱兩年,不此事,決不罷休!」

聲音雖不高,卻擲地有聲,滿藏恨意。

那姿態端莊從容,也絕不是任地異想天開——魏思道忍耐兩年,能出這些證據,顯然也是下了功夫的。

英王審視攸桐,半晌忽而一笑。

都說仇恨生死能磨礪人的心,擱在這魏攸桐上,竟有那麼點道理。至此刻,的言語神姿態度,早已與當初那只知跟許朝宗風花雪月的不同。

Advertisement

傅家和離的事他聽到了風聲,雖不知攸桐此言真假,但關於徐太師的事……

公堂對簿、斥駡徐太師都是魏家衝鋒陷陣,他只需打個招呼,待案明朗後找人宣揚而已,不需費力。

若有端倪,他隨時能而退。

英王翻看那幾張紙箋,斟酌半晌,才道:「你便使人去京兆衙門遞狀子,若此事果真屬實,自會有人幫你傳揚。」

這便是願意了。

攸桐暗自吐了口氣,鬆開汗的手掌,行禮道:「殿下只管等佳音便可。」

……

攸桐離府後,英王一面派人去京兆衙門遞話,一面則派人尾隨盯梢,得知魏家門前幷無異,魏攸桐是仗著鏢師護送、裝作行路的民婦才從齊州一路艱辛地回京,稍稍放心。

待京兆衙門那邊打點畢,魏思道便攜家僕親自遞去訴狀。

這事兒他先前已跟刑部一位私甚好的同僚請教過,訴狀證據皆備得周全。京兆衙門理了此事,因有英王打招呼,沒怠慢拖延半刻,趕在徐家聽到風聲之前,將那幾位傳謠的頭子捕來,當庭審問對證。

這些人皆是市井裡混飯吃的,消息固然靈通,卻未必各個牢。

有人咬死了不認,有人扛不住招認,供出了徐家的一位管事。這口子撕開,後面便好挖得多了,京兆衙門傳了徐家那位小管事過來,對證深查後,連當日徐家管事使銀子封口的證據都找了出來。英王瞧著有戲,也命長史稍稍幫忙,免得徐家從中作祟,壞了好事。

前後不過兩日,案便水落石出。

徐家小管事和造謠之人按律置自不必說,京兆衙門之外,此事卻起了軒然大波。

英王出手宣揚,比當初徐家的排場還大,且此事是當庭審問,許多人親眼所見,涉案之人也都認罪伏法,鐵板釘釘,極令人信服。當日魏攸桐被駡的形,京城裡那些好事的閒人都記得,如今這事驟然反轉,有英王暗裡推波助瀾,當即口口相傳,茶餘飯後議論起徐家來。

有那等見事分明的,當時便覺得有蹊蹺,如今聽說此事,更是恍然。

旋即便覺那徐太師著實可惡,得了跟皇家結親的便宜不說,平白無故給那魏家兒潑了滿髒水,拿十多歲兒家的名聲和閨譽作踐,得人無路可走、絕尋死不說,好容易救過命來,還窮追不捨地污蔑,當真是狠毒之極,其心可誅!

衆人縱不敢駡睿王妃,暗裡議論皇家辛時,無不駡徐太師人面心。

英王瞧著形勢大好,便混著放出風聲,說徐太師欺世盜名、不配爲人。

種種消息如波紋開,魏家的管事僕婦這幾日格外出門逛,聽著茶樓酒肆裡駡徐家的話,回來便興高采烈地轉述給攸桐。

攸桐聽罷,也隻冷笑。

若當日徐淑只是橫刀奪,與許朝宗結親,或許不會計較太深,畢竟那是許朝宗在和朝堂之間的選擇。但徐家得了便宜,還不肯老實,偏要掀起滿城謠言風雨,將年弱的原主到尋死的地步後仍不肯放過,要趕盡殺絕,那便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聽說案明朗那日,徐太師便氣得病倒在榻,不知這滿城駡名撲過去,他是何形?

而徐淑貴爲王妃,眼睜睜瞧著舊日的醜惡行徑翻出,又會作何想?

攸桐很期待。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