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替嫁寵妃 第 102 章 驚喜

《替嫁寵妃》 第 102 章 驚喜

???

王府門前,武氏親自來迎。

自打阿嫣被陳半千設計擄走之后,就沒怎麼睡過安生覺,生怕兩個孩子在劍南出事。

好在如今一切無恙。

今日恰逢小年,各家各戶忙著掃塵祭灶,有心急的孩子已經拿了竹,在巷口點著玩兒。往年這時候,王府里也極為忙碌,不過今年因有謝瑁的喪事,不宜太張燈結彩的太過熱鬧,加之局勢漸,便沒打算在年節設宴。

不過年總是要過的,武氏幫著心軍政之余,將諸事打點妥當,又讓人給府邸外換了簇新的燈籠。

此刻暖風拂過,宮燈輕搖。

謝珽在府門前勒馬,門房趕來行禮迎接。武氏和謝淑、謝奕母子原本在廳里坐著喝茶,聽見靜迎出來,恰見謝珽翻下馬,將阿嫣抱了下來。他原就生得姿頎長,斗篷搖間抱起阿嫣,姿勢稔之極,在阿嫣站穩時還不忘幫打理裳。

這做派于阿嫣是司空見慣,在旁人而言,卻能窺出謝珽這兩年的悄然轉變。

武氏大為欣,謝淑亦抿輕笑。

阿嫣瞧著暌違甚久的面容,覺出婆母和小姑子的牽掛,瞧著小侄兒蹬蹬跑過來的模樣,心底亦涌起濃濃的欣悅。

歲月輾轉,曾經被視為龍潭虎、只想拿了和離書告別的府邸,如今已悄然了歸的新家。

阿嫣悉的匾額,笑意漫起。

快步上前,朝婆母見禮問候,覷向謝淑時,的眉目間已不是初遭變故的黯然,不由放心了些。而小謝奕站在邊,那聲甜甜的“嬸嬸”聽得人心都能化了。忍不住抱著他掂了掂,笑道:“奕兒長得真快,都快抱不了。”

“祖母說,過年要長這麼高!”謝奕往腦袋上方比了比,語氣不無得意,“祖母院里的燈籠還是我掛的呢。”

Advertisement

說話間跳跳躥躥,想去夠府門的燈籠。

一看就是玩得意猶未盡。

阿嫣瞧著莞爾,便聽武氏笑道:“好了,快進去吧。你們這趟繞得太遠,府里都擔心壞了。近來你祖母喝了藥嗜睡,晌午不好去打攪,咱們先去用了飯,再去給報平安。”

說話間,眾人進了院花廳,仆婦迅速擺飯。

和盧嬤嬤也來了,只是礙于份不好到府門前去,在花廳里焦灼等著。

見阿嫣安然歸來,毫發無損,兩人眼里都快高興出淚花兒來了,又不敢在人前失態,只噙著笑殷勤伺候。

飯畢,謝奕母子和謝淑各自回院,武氏則屏退仆從,帶著夫妻倆進了旁邊暖閣。

窗畔臘梅盛放,屋里炭火暖熱。

這趟蜀的曲折與收獲,謝珽早已遣人遞信于武氏,好和賈恂等人安心。武氏縱知其中兇險,瞧著夫妻倆都已無恙歸來,自不會多說什麼,瞧著阿嫣氣雖佳,臉蛋卻比走前消瘦了些,心疼得很,只問可曾委屈,路途顛簸后要不要請醫調理。

阿嫣只說無妨,亦無大礙。

末了,謝珽又道:“魏州這邊沒張揚吧?”

“這種事誰敢張揚。”武氏最怕的就是謝珽不在而后方生,當日與陸恪搜捕陳半千時,就已著風聲,對外只說王妃不適,倉促回府調養。等謝珽折道劍南,只派徐寂攜書回來后,愈發提心吊膽,半點風聲都沒泄,只跟賈恂、謝巍和陸恪,旁人一概不知。

至于裴家人,原就釀大錯生怕獲罪,得了武氏吩咐后,更不敢多說只字片語。

隨后,陸恪奔赴隴右準備接應謝珽。

和謝巍則坐鎮后方。

“阿嫣許久沒面,難免有人問起,我也說有要事去辦,沒人敢打探。不過你們既在岷州了面,且調的人手不,日子長了終歸瞞不住。”武氏不在乎虛名,但自家王妃被人設計擄走,傳出去終歸引人恐慌。

Advertisement

謝珽卻已想好了由頭。

“事瞞不住,背后緣故卻沒人知道。”他徐徐斟茶,給婆媳倆各分一杯,眉宇間已恢復慣常的沉著威儀,“魏津一稱帝,明眼人都能看出日后的局勢。皇帝昏聵、失盡民心,謝家自不能坐以待斃。劍南與我比鄰且心懷鬼胎,大舉用兵前,須及早除去患。”

“所以”武氏微怔。

阿嫣笑而提醒,“所以捉了周希遠。”

這兩者一串,武氏頓時恍然。

“所以阿嫣不是被捉走,而是以為餌!”武氏領會謝珽的打算后,頓時掌大笑起來,“陳半千與劍南合謀,挾持王妃,咱們將計就計,讓周希遠誤以為詭計得逞,親自來迎。趁他得意忘形,掉以輕心的時候,咱們里應外合,反手將他劫來!”

“而后以周希遠為質,換劍南厚賦稅,拱手稱臣,早早的擺平患。”

這般解釋倒是頗合理的。

否則,誰能相信謝珽單槍匹馬闖進劍南,僅憑為數不多的眼線和暗衛,就闖過關隘救回王妃,還反手擒了周希遠?

且行事迅速,亦未重傷。

這般火中取栗的事,哪怕悍勇如蕭烈裴緹,都不敢去想。唯有將其歸于早有預謀、里應外合,聽著才真實些。

有周希遠在手,堪稱鐵證如山。

不管那幾位老狐貍信不信,尋常人家得知此事,定是要深信不疑的。

武氏大悅,最后一顧慮隨之消弭。

夫妻倆陪坐了會兒,又去照月堂報個平安。因老太妃這半年神不濟,加之謝珽一去數月,難免多絆了半天。等回到春波苑的時候,日都快西傾了。

……

年節在即,春波苑喜氣盈盈。

甬道旁幾株臘梅盛開,深冬時的厚簾換開春的薄繡簾,鳥雀騰躍之間,雖不見青草芽,卻有春意漸生。

Advertisement

淡金,阿嫣先去瞧的兔子。

謝珽從前很這種小家伙,如今倒是隨了阿嫣,瞧那兩只茸茸的長耳朵頗為可,忍不住。過后又指腹,覺得兔子再乖巧,都不及阿嫣那耳朵尖泛著紅,輕聲哼哼的時候,當真能得人把持不住。

一時間就有點心猿意馬。

謝珽婚甚久,好容易嘗到銷魂滋味,途中趕路怕,食髓知味了幾回,卻仍覺不足。

如今回到自家院里,難免惦記。

不過時辰尚早,太都還沒落山。

他將旖念暫且下,陪逗弄小兔子,過了會兒掀簾進屋,就見臨墻的博古架上,又添了兩樣擺件是先前他和阿嫣在揖峰軒的那兩尊。

一個是憨態可掬擺弄小貓的,一個是并肩而坐心有靈犀的

在他押送謝礪的那段日子,阿嫣都心描畫起來,形神兼備,彩濃淡相宜。

他拿在手里觀玩,暗生贊許。

旁邊阿嫣挑了挑眉梢,“畫得好看吧?就憑我這手藝,哪天若是不慎流落街頭,總還能混口飯吃。”

“豈止混口飯吃,能獨一家。”

謝珽知在書畫上的才,若往后多用心思,哪怕沒法跟先太師那樣的名家比肩,也是能自的。若配上他這手泥塑,夫妻倆雙劍合璧,出來的東西沒準兒能跟惠之大師一較高下。

這念頭冒出來,謝珽饒有興致,忽然想起了上次夫妻倆尋常小般上街閑逛、喝茶聽曲的事。

“往后若有空暇,不如一起去賣藝?”

“怎麼賣藝?”阿嫣覺得有趣。

謝珽隨手取了的一只小胖老虎,在鼻尖輕,“我泥,你描畫,銀錢也不多收,要個三兩銀子,肯定有人買。”他年時在街頭閑逛,大約也清楚這些小件的價錢,憑他這手藝,三兩銀子還算要低了。

Advertisement

阿嫣嗤的一笑,發愁道:“那可就虧了。”

“嗯?”

“我若認真潑墨,一幅畫就算不要百兩,幾十兩總能有的,落在夫君這泥塑上反倒跌了價。可惜,真是可惜。”

故意輕嘆,似不甚滿意他的手藝。

謝珽笑著一把將抱起,進了里屋在榻上,捉了兩只腕子威脅,“這才婚多久,就嫌棄起我來了!”

阿嫣兩只細腕被捉,被他舉過頭頂。

霎時了任人的小可憐。

笑得花枝輕,趕聲討饒,卻被謝珽扯落簾帳,廝磨到外間開飯才放過。

……

翌日清晨,謝珽去了外書房,阿嫣如常去照月堂。

問安之例仍在,卻已跟從前迥異。

高氏隨著謝礪離開之后,兒媳自知能留在王府,都是謝珽看了懷中稚兒的面子,自然格外收斂,凡事皆瞧著武氏和阿嫣的臉。越氏自不必說,正經婆母是武氏,哪怕謝瑁在世時,婆媳間都無罅隙。剩下武氏和阿嫣、謝淑,都不是會對討好逢迎的主。

老太妃為此深寂寞。

不過連遭打擊后,也沒了從前強撐臉面的心氣兒,知道擰不過阿嫣婆媳,問安便改隔日,應個景罷了。

只要不挑刺,廳中便頗安生。

阿嫣瞧著謝珽的不易,便知謝袞當年出生死、拿命守著邊塞,是多令人欽佩的事。是以哪怕對老太妃有過芥,瞧著沙場英烈的面子,也要敬著長輩幾分。武氏也是一樣的心思,只要婆母別跳竄,仍會代夫盡孝。

如此一來,氣氛便頗融洽。

孫輩們陪著解了會兒悶,老太妃仍回屋里睡覺,武氏去長史府議事,阿嫣與謝淑去后園走走。

許久沒見,倆人其實彼此牽掛。

謝淑擔憂阿嫣的境,阿嫣在險后,每嘗念及府中眾人,總要惦記謝淑幾分謝礪懲之后,謝珽為收拾殘局,費了不心思。那等禍起蕭墻的境下,徐叔叔不好去提兒親事,只能無功而返。

小姑子與年紀相若,先遭家中之變,又耽擱心事,心愁苦可想而知。

好在謝淑看得開。

“父親的事是他咎由自取,對不住二堂哥的信重,也對不住河東的兵將的追隨,更對不住戰死的祖父、大伯、姑姑。”冬末的風掠過地面,卷角,謝淑著遠流云,眉間已是平靜堅毅,“其實我很想做點什麼彌補,卻又沒有姑姑那樣的本事。”

“你不必彌補的。”阿嫣握住的手,“一人做事一人當。”

謝淑淺笑搖頭,“不止是為這個。”

“在王府錦玉食這麼多年,其實本該為河東做些什麼的。算了,不說這個,徐公子被調往南線,你聽說了吧?”

阿嫣微詫,“他去南線了?”

“看來你剛回來,事太多,還沒顧上這些細枝末節。”謝淑一笑,不自覺向了南方,“魏津的作,你肯定比我更清楚。聽太妃說,梁勛這陣子蠢蠢,河東發兵是早晚的事。他和謝琤都被調去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嘛,總得上陣磨礪。”

這消息,阿嫣還真不知道。

想起徐秉均剛來時,在畫鋪里靠著賣書畫為生,書香門第養出的年,騎功夫被謝琤碾得慘不忍睹。

卻未料這麼快,他就能上戰場了。

年意氣,抱負遠大,這是徐秉均自己選擇的路,應該為他高興。

只不知這一耽擱,謝淑又得等到何時。

阿嫣垂了眸,有點心疼堂妹。

幾道墻垣之外的長史府,謝珽、賈恂、武氏和謝巍閉門圍坐,也正商議這些事

魏津自立后兵分兩路,一路去探江南等地的虛實,另一路則沿著當初流民作的路線,一路殺過去,想要拿下京城,盡早奪得玉璽。南邊才經流民之,靠著河東暗中助力才勉強扳回局面,哪里抵擋得住?

短短數月之間,城池陸續歸囊中。

照這架勢,最早明年春末,兵鋒怕是就要架到京城。

謝珽與之相爭,須早點鏟除梁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