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寒門狀元 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

《寒門狀元》 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

除夕夜,有關徐俌和魏彬案的審理況,如實上報宣府行宮的正德皇帝。

蕭敬小心翼翼將奏疏到朱厚照手裡。

朱厚照無心細看,簡單問了一下上面所寫容,而後用“哦”的一聲表示他已知曉。

蕭敬道:“此案陛下給沈尚書審理,沈尚書以大理寺卿全雲旭主審此案,現在已有結果……”

朱厚照又點了點頭。

蕭敬見朱厚照神波瀾不驚,不由提醒:“沈尚書建議,將魏國公以極刑,威懾天下不法之徒,魏彬則貶斥中都……”

朱厚照瞄了眼蕭敬:“你覺得呢?”

蕭敬趕低下頭:“老奴不敢隨便下定論。”

“唉!”

朱厚照嘆了口氣,“本來朕只是氣憤沈尚書失蹤,想好好懲治一下知不報的徐老頭,誰知他竟真跟朕槓上了,對朕之前剝奪他職務一事懷恨在心……這次他抖出來的事不,這是想活命啊。”

蕭敬勸諫:“陛下,功勳之後不能隨便殺戮啊。”

朱厚照沒好氣地喝斥:“這還用得着你來提醒?不過沈尚書定了魏國公極刑,朕不好駁回……況且這徐老頭壞事做得太多,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啊!”

“陛下。”

蕭敬跪下來磕頭道,“勳貴之家與國同休,請務必三思而後行。”

朱厚照不耐煩地揮揮手:“真麻煩,京師那邊就應該把所有事都解決掉再跟朕彙報。今天大過年的,朕馬上要跟皇后一起用膳,稍後又要去看戲,哪裡有時間理會這些瑣碎的小事?先留中吧!”

蕭敬道:“陛下,沈尚書可能在等您的批。”

朱厚照站起來,徑直往後院走去,未留一句話。

等正德皇帝離開,蕭敬從地上爬起來,搖搖晃晃,旁邊兩名太監連忙上前攙扶。

Advertisement

“唉,這種事怎麼能留中不發?這樣既沒法對沈尚書待,也沒法對天下人待啊。”作爲司禮監掌印,蕭敬沒有前兩任那般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更像是個聽命行事的幕僚,現在連建議都不被皇帝採納,對此他非常無奈。

……

……

新年到來。

京城洋溢着歡快的氛圍,街頭巷尾張燈結綵,鞭炮不時響起,熱鬧非凡。

得益於大明威加四海,四夷臣服,民生快速恢復,市井間增添很多活力,玲琅滿目的商品,尤其是新城製造的新鮮玩意兒開始在年底走平常百姓家。

過年這幾天沈溪沒到,作爲閣一員,新年期間首輔樑儲未安排他值任務,都是樑儲自己和靳貴換班。

吏部也沒什麼差事,至於徐俌和魏彬的案子暫時沒了下文,讓他心境平和。

年初見了朝中前來拜訪的各部要員,他也去走訪了幾家,隨後便躲在家裡看書,躲個清靜。

大年初四這天,司禮監首席秉筆兼提督東廠的大太監張永來訪。

張永先表明自己對朝中最近發生之事的態度,沒有提有關下一任司禮監掌印人選之事,但沈溪卻能聽出張永變着法兒在暗示。

張永最後做總結:“李興回宣府去了,現在司禮監這邊只剩下咱家一人,沈大人若有要事,只管跟咱家打聲招呼。”

沈溪笑道:“閣中事,本一概不過問,怎會跟張公公打招呼?你今日踏進府門,便已犯了忌諱吧?”

張永訕笑不已:“同爲朝廷做事,說忌諱太過見外。”

沈溪笑而不語。

張永道:“沈大人這招敲山震虎可真厲害啊。”

“哦?”

沈溪稍微有些意外,問道,“此話怎講?”

Advertisement

張永笑盈盈地道:“沈大人要對張家兄弟下手,卻不直接把子落下,反而以江南案加以震懾……聽說相關證據已呈遞陛下跟前?”

沈溪眯眼道:“張公公消息倒是靈通,不過你所說敲山震虎之事,無從談起,案子歸案子,怎跟張家人牽扯上了?”

張永笑道:“沈大人何須藏?咱家看得很徹,李興此人跟張家走得太近,他回京後多番跟張家人互,案子稍微有風吹草,他便一五一十呈報給太后……真是張家豢養的一條好狗啊!”

“呵呵。”

沈溪笑了笑,未加評價。

張永繼續道:“張家那兩兄弟最近膽都快嚇破了,老老實實,什麼作都沒有,不過聽說陛下有可能會在開春後重新賜給他兄弟二人爵,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沈溪搖頭:“這最多不過是坊間傳聞,怎能拿到檯面上來說?”

張永道:“沈大人說是謠言,便是謠言,不過防着點總是好的。”

“嗯。”

沈溪點了點頭,未置可否。

張永若有所思:“陛下長久不回京師,就怕京畿有變……這不朝中出了這麼大的子,魏國公乃勳貴之首,他下獄落罪,從勳貴到大臣人人自危,人們都不得早些過完上元節,等開衙後可以及時瞭解案進展。”

沈溪繼續沉默,不打算對此事進行評價。

張永不依不饒地道:“陛下遲遲不歸,朝事不能耽擱,那些懸而未決之事,沈大人是否可以試着做主?”

沈溪問道:“有何大事?”

“年初財政預算,還有四方藩屬上貢,以及江南那邊出征佛郎機國及其海外領地的預案……很多很多,由沈大人來置再合適不過。”張永諄諄善道。

Advertisement

沈溪神冷漠:“我還是安心打理吏部事務,那些懸而未決之事,可由陛下聖裁,亦或者張公公去閣問問也可!”

張永看出沈溪對朝事的懈怠,幾乎是無慾無求,但張永不相信沈溪真的如此灑,視權勢如糞土。

“他看起來年輕,但在朝爬滾打十幾年,資歷比他深的已不多,多年媳婦熬婆後,怎麼可能把手裡的權力放出去?”

張永道:“沈大人不妥善理的話,很多事都進行不下去了。”

沈溪搖搖頭:“外間有傳言,說陛下開春就回,也不知是真是假……很多事可以等開春後再想辦法解決。”

“有些事實在是拖不得……”

張永繼續提醒。

沈溪笑道:“拖不得就只能繼續上奏,有蕭公公在陛下跟前,還怕這些事不能上達天聽?本人既沒有監理國政之責,也無僭越之意,不如安心做好自己的差事,如今上元節未過,在家陪陪家人,修心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張公公以爲呢?”

張永這下徹底無語了。

……

……

沈溪之泰然。

朝中很多人卻無法保持淡定,有關臘月二十九那天大理寺過堂審案的況已傳得滿城皆知。

魏彬和徐俌都做了案子以外的“待”,也就是說朝中許多人此時可能已經爲了嫌犯。

至於皇帝對於沈溪的上奏留中不發,更可能是在醞釀一場大的風暴,很可能上元節過後朝廷就會迎來一場大清洗,而這次針對的卻不一定是朝,以前雷打不的勳貴也有可能遭殃。

其中最張的要數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因爲他們知道自己是沈溪的眼中釘、中刺。

Advertisement

正月初五這天,張鶴齡從宮裡獲悉一些況,立即去了弟弟的府宅,見面便是一通喝斥。

跟以往不同,張延齡對於兄長的到來未有太大牴緒,老老實實接訓斥。

“……你看看自己都做了什麼?非跟南邊扯上關係,你以後做事能否聰明一點?現在把柄落於沈之厚之手,他很可能已上奏陛下。”

張延齡聳聳肩,道:“大哥,你再怎麼教訓也改變不了現實……如今不是還沒出事嗎?這難道不足以證明陛下有意袒護我們?再者,就算陛下要置我們,不是還有姐姐嗎?”

張鶴齡皺眉:“每次都指太后相幫,這自古以來,皇帝就連自己的至親包括兄弟子都會殺,真以爲姐姐是萬能的護符?”

張延齡不耐煩地坐下,呼哧呼哧地氣,道:“事都發生了,以前沈之厚拿咱的把柄更多,最後陛下不是把案子給懸着了,所以說大哥你許多時候本就是瞎心。”

“你個臭小子!”

張鶴齡手就要打人。

張延齡毫也不慌張,道:“誰都知道姓沈的小子會針對咱,咱做什麼都是錯,還不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自己嚇唬自己算怎麼回事?”

“你!”

張鶴齡仍舊怒視弟弟。

張延齡站起來,道:“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先帝時那些個傢伙就一直鬧騰,一代一代沒個完,就這姓沈的小子命,但料想他沒幾天好蹦躂,這次陛下不是要派兵出征佛郎機國麼?咱就鼓讓他去,等他走了,咱兄弟的機會就來了。”

“出征佛郎機國?是否行都難說,即便行,那也是兩年後的事,先想想眼前之事如何收場。”張鶴齡道。

張延齡笑容燦爛,道:“大哥,不是做弟弟的說你,你真當徐老頭和姓魏的閹人知道很多事?他們最多是一家之詞,姓沈的要真要有證據,會到現在還不出手抓人?他也知道對付不了我們,這才採取妥協的態度,不信你走着瞧,此事肯定是雷聲大雨點小。”

張鶴齡道:“你如此自信?”

張延齡笑道:“我收到一個消息,說是徐家正在想辦法求助姐姐……你想啊,若是徐老頭把咱供述出來,徐家人有臉來求助?應該是沒招供,想跟咱站到同一條站線上,所以現在的局勢是各方聯合在一起對付沈之厚。”

“那小子以爲自己走了一步好棋,幫陛下肅清朝中勳貴,卻不知開罪了勳貴,就等於自尋死路!”

……

……

朱厚照未對江南案進行批覆,沈溪樂得清閒。

過年這幾天,他好好把新城規劃做了一下,即便他人不在江南,心也在那邊。

新城的拓建提上議事日程,主要是在沿海地帶修築堡壘,在長江口構築炮臺,這些都是大明海防的一環。

當然這些銀子朝廷不會出,需要自行籌措,好在新城發展已步正軌,各種各樣的工廠越來越多,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要完城建比較輕鬆。

“大人,唐先生從江南來信,他無法對南京場進行整合,需要大人您施加援手。”正月初八這天,雲柳帶來唐寅的消息。

沈溪看過唐寅的信函,從字裡行間能明顯覺到唐寅已焦頭爛額。

唐寅不過是以南京兵部侍郎的份到任,以他的地位本無法撼那些固的權貴,唐寅幾經努力卻四壁,心灰意冷之下準備放棄,來信向沈溪求援。

沈溪當即提起筆,對唐寅的請求做出批示。

雲柳在旁看着,等看到沈溪寫到有關讓唐寅“自行負責”的字樣時,頓時明白沈溪不會出手相幫。

“他奉皇命而去,作爲欽差,那些權貴再厲害,能奈他何?如果他無法憑自的能力駕馭一切,我就算現在出手,也不過只是挽回一點面,到最後他還是會落荒而逃。我只對他以前曾走過的路負責,將來的路走什麼樣子,那是他自己的事。”沈溪道。

雲柳困地問道:“可是大人,若唐先生在江南無法履行職責,真鎩羽而歸的話,您的面子可就丟大了。”

沈溪道:“面子值幾個錢?唐寅不走出舒適圈,永遠都是旁人眼中的跟屁蟲,要說指點,在他臨行前我已做出,他若完不使命,那是他自己的問題。機會擺在面前,難道什麼事都要靠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