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974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974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大漢失去了我的庇護,或許中興的速度更快;天子和北疆人失去了我的庇護,或許能在更短的時間中興大業。

現在,我和我手中的權柄,已經為中興大業的阻礙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逆天而行,必遭天譴,還是放棄吧。

該放棄的終究要放棄,不該放棄的,要抓住,不能再失去了。

李弘手捧詔,緩緩走到了小天子面前。

長公主淚眼婆娑,難以置信地著李弘,櫻紅的抖著,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

李弘神肅穆,高高舉起了詔。

楊彪高舉雙臂,縱聲狂呼:「陛下,接過詔,接過振興社稷的重任,大漢將在陛下的戰下再振雄威……」楊彪喊到後來,已經是泣不聲了,「大漢天威……大漢……天威……」

小天子左右看看,有些驚慌失措,沒敢手去接。

李弘沖著他微微一笑,把詔遞到了他手上,「陛下,從這一刻起,中興大業就給你了。」

小天子忐忑不安,非常張。

「站到案幾上去,把詔舉起來,閉上眼睛,用盡全的力氣吼出來。」李弘輕聲鼓勵道。

「說什麼?」

「大漢天威。」

小天子轉上爬上案幾,高舉詔,著眼睛,漲紅著小臉,聲嘶力竭地吼了起來,「大漢……天威……」

「大漢……天威……」

大臣們齊聲呼應,巨大的吼聲震撼了宣德殿,直衝雲霄。

大將軍這一招突如其來,事先沒有任何徵兆,所有人都陷了強烈的恐慌,所有人都在震驚之餘重新考慮朝堂局勢,急速尋找對策。

長公主宣佈休朝,拉著天子匆匆退下。

大臣們站在原地都沒,目切注視著大將軍,人人神震駭。

大將軍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一般,到渾上下無比輕鬆。十四年了,十四年的殫竭慮,十四年的寢食不安,今天,總算結束了。這一瞬間,李弘想起了孝靈皇帝、想起了趙岐、想起了劉虞、想起了張溫、馬日磾……想起了無數逝去的戰友,想起了他們對大漢深深的眷念,對大漢刻骨銘心的,一錐心的痛楚驀然侵蝕了他的全,淚水霎時間模糊了他的雙眼。

Advertisement

「先帝,臣終不負所託,終不負所託啊……」

楊彪走到了大將軍邊,輕輕著他厚實的肩膀,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良久,他才嘶啞著聲音說了兩個字,「謝謝……」

楊彪退後一步,深深行了一禮,突然間,他緒完全失控,「撲嗵」跪倒在李弘面前,失聲痛哭,「十四年……十四年啊……死了多人,死了多人啊……」

李弘木然而立,潸然淚下。

荀攸連連搖頭,他很難相信這是事實,他獃獃地著痛哭流涕的楊彪,猛然吼了一嗓子,「跪……」

吼聲在朝堂上回,驚醒了遊離在現實和夢幻之中的大臣們。

荀攸跪下。

李瑋苦笑,跪下。徐榮嘆了口氣,跪下。張燕瞠目結舌,他無法接這個現實,他咬了咬牙,跪下。鮮於輔欽佩地沖著李弘拱拱手,跪下。

「轟……」朝堂上近百位大臣全部跪下。

李弘駭然心驚。

「磕……」荀攸瞪大了眼睛,扯著嗓子起來,「大將軍救了大漢,他救了大漢……磕……」

「磕……」呂布張開雙臂,仰首向天,縱聲狂吼,好象要把鬱積在心中十幾年的痛苦在這一吼間全部傾瀉。

李弘跪倒,還拜。

十九年前,自己踏足這片故土,從盧龍塞開始征戰,一直打到現在,整整十九年。十九年裏,無數的將士倒在了戰場上化作了累累白骨,所有人都是為了今天,為了重建一個強盛的大漢,為了大漢千秋萬代的安寧。為了今天,我就算碎骨,也是心甘願。

大將軍走進了偏殿。

長公主盈盈拜下,「我代父皇謝謝你,也代陛下謝謝你。大將軍對社稷之恩………」

李弘笑笑,搖搖頭,打斷了長公主的話,「殿下,這是臣給你的禮。臣曾答應過你,每次出征歸來,必給殿下帶一件禮。」

Advertisement

長公主眼圈一紅,泫然淚下,「都是我不好,每次都錯怪你,我……」

李弘淡然一笑,剛想說話,長公主忽然靠近他邊,低聲說道,「如果我去龍泉,你真的會去嗎?」

李弘非常肯定地點了點頭,「這是臣對殿下的承諾。」

「你……」長公主臉顯,猶豫了一下,小聲問道,「為了我,你願意捨棄一切?」

李弘沉了片刻,「十四年前,先帝給了臣兩道詔。一道送到塞外,一道留在你上,直到一年後你到北疆,臣才接到。第一道詔,臣不負先帝所託,完了。第二道詔……」李弘停了一下,在長公主若有所悟的目中,輕輕說道,「雖然那道詔送到我手上的時候,詔的效力已經過了,但先帝讓殿下親自送詔到北疆,顯然是想把殿下託付給臣,讓臣護衛殿下。臣不願負先帝之託,所以……」

長公主臉頓時就變了,「你到龍泉,僅僅就是為了完先帝之託……」接著從懷裏拿出了那塊白絹,「你出征在外的時候,讓別人來保護我,這也不負先帝之託?」

李弘搖搖頭,一把抓住了那塊白絹,同時也把長公主的手抓住了。長公主又又惱,力掙,淚水撲簌簌地滾了下來。

「你聽話一點好不好……」李弘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陛下就在外面,大臣們還在殿堂上,我們兩個在這裏鬧個沒完統?」

「我不管,你把話說清楚,否則我不讓你走。」長公主還是頭一次看見大將軍如此低聲下氣,心裏一陣竊喜。

「為了我,你願意捨棄一切?」李弘放開了長公主手,鄭重地問道。

「我願意。」長公主毫不猶豫地說道。

李弘激地看了一眼,然後拿起的手,在手掌心上寫了兩個字。長公主又驚又喜,含脈脈地盯著李弘,不已,「豹子大哥,你不會騙我吧?」

Advertisement

李弘搖搖頭,躬告退。

小天子手捧詔書,左看右看,一臉的疑,「姑姑,這份詔什麼意思?朕怎麼看不懂?」

長公主正在低頭沉思,沒有說話。

小天子手推了推長公主,「姑姑,你在想什麼?」

「哦……」長公主心不在焉地答應了一聲,「你說,大將軍為什麼……突然送給我禮?」

小天子笑起來,「大將軍不是經常送給你禮嘛,這有什麼奇怪的。」

「你知道這禮意味著什麼嗎?」長公主嗔怒地瞪了他一眼。

「漢?」小天子在詔書上比劃了幾下,搖搖頭,「我不知道。不過,大將軍這次太小氣了。朕把姑姑最貴重的一件東西送給他,他也應該還給姑姑一件最貴重的禮。」

長公主吃驚地著小天子。小天子沒有發現,他還在搖頭晃腦地一個人說著話,「大將軍送給姑姑很多禮,但這件禮最差。」

「你把我的香包送給大將軍了?」長公主雙頰緋紅,又又急。

「啊?」小天子猛地抬頭,睜大了一雙無辜的眼睛,「沒有啊。」

「你剛才說什麼了?」

「剛才?」小天子的眼珠子快速轉了兩下,「剛才朕啥也沒說。」

長公主氣得乾瞪眼,指指詔,「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詔。」

「這上面的字呢?」

「漢。」

「大將軍把大漢送給你了,你知道嗎?」

小天子茫然不解。

「再過幾年,等你長大了,你就懂了。」長公主把小天子摟進了懷裏,「過幾年,你長大了,姑姑就要走了,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姑姑一個人嗎?」小天子以為長公主要出一趟遠門,不以為意。

「不,不是姑姑一個人。」長公主著小天子的臉,親昵地了幾下小天子的臉蛋,「這次謝謝你了。」

Advertisement

下午,長公主召集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大將軍李弘、丞相李瑋、太尉張燕、史大夫荀攸六位大臣議事。

長公主同意制修改方案。

天子和尚書臺遷到長安的未央宮。自己和中書監居於櫟城的櫟宮。

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大將軍李弘、丞相李瑋、太尉張燕、史大夫荀攸等六位大臣參隸尚書事,同理國事,輔弼天子。

不過,建議由大將軍李弘督領尚書臺,主持尚書臺的日常事務,為六位輔弼大臣之首。

李弘婉言請辭。臣常年率軍征伐在外,尚書臺日常事還是由大司馬督領為好。徐榮極力推辭,認為尚書臺還是由德高重的太傅大人督領為好。

這個時候,誰還願意和李弘爭首輔的位置?

楊彪立即勸道,我年紀大了,腳不便,也不好,督領尚書臺不合適。丞相大人太忙了,沒時間兼顧。大司馬和太尉大人各領兵事大權,日常事務繁忙,也無暇顧及。史大人不但要主持史臺的日常工作,還要頻繁來往於外朝諸府、未央宮和櫟宮傳遞奏章,太辛苦了。目前看來,只要大將軍最閑啊,還是大將軍為首輔吧。大將軍如果征伐在外,這首輔的位置就暫時由大司馬代替,如何?

李弘還想推辭,但看到長公主臉不善,隨即作罷。

大將軍李弘還了孝靈皇帝的詔,又還了兵權,皇權驟然膨脹,按道理皇權和相權應該可以實現制衡了,但長公主強行讓大將軍督領尚書臺,並且把中書監的權力全部移到了尚書臺,無形當中把中書監閑置了,尚書臺再次權重。

大將軍督領尚書臺,尚書臺權重無可非議,但相權卻因此到了削弱。長公主這麼做,顯然是為了讓小天子在主政后能牢牢掌控權柄,並且有報復外朝的意思。

外朝大臣們有苦難言。誰能料到,大將軍在這個關鍵時刻使出驚天一招,把外朝大臣們心策劃的奪權大計打了個碎。

有得必有失,朝廷能夠讓皇權重建無上威儀,卻是驚天之喜。

九月初九,長公主和六位輔弼大臣連續商議三天,終於下旨宣佈最新的吏任免況,涉及各級員一百一十多人。

拜郭策為太常卿、崔琰為太僕卿、張范為宗正卿。

拜鮮於輔為祿勛卿、楊為衛尉卿、陳群為廷尉卿。

拜鍾繇為大司農卿、賈詡為府卿、袁耀為大鴻臚卿。

其餘將作大匠為趙戩。執金吾為玉石。司隸校尉為張遼。京兆尹為余鵬。河南尹為令狐邵。

拜田疇為尚書令。

拜司馬朗、王凌為尚書左右僕

拜牽招、宋文、鄭演、孫禮、王昶、趙行為六曹尚書。

免除樊籬將軍職,出任幽州刺史。免去張白騎將軍職,出任并州刺史。免去高覽將軍職,出任兗州刺史。免去張郃將軍職,出任青州刺史。

免除紀靈將軍職,出任陳留太守。免除徐晃將軍職,出任弘農太守。免除孫親將軍職,出任河東太守。免除吳葉將軍職,出任魏郡太守。免去昌豨將軍職,出任北海國相。

九月十二,大將軍李弘上奏。

為了穩定州郡,建議馬上審結謀刺天子案。前將作大匠董昭等大臣牽連此案的可能很小,應予以釋放、重新任用。

建議赦免襄特使,並善加安,儘可能招南方叛逆。

謀刺天子案有量刑過重,殺戮太多,不利於社稷穩定,建議赦免已經為奴婢的叛逆妻,遣送原籍。

建議做好西征準備,力爭明年開春后,西進平羌。

長公主準奏,下旨諸府遵照執行。

九月二十三,天子和文武大臣返回長安城,居未央宮。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