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973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973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車騎將軍麴義、右衛將軍趙雲、后將軍玉石、左將軍良、武衛將軍文丑、鎮軍將軍張白騎、寧朔將軍樊籬、護軍將軍賈詡、虎威將軍司馬懿等人於城外十里相迎。

眾人稍加寒暄后,麴義低聲問道:「你不去櫟拜見天子和長公主?」

「過兩天再說吧。」李弘說道,「現在長安局勢穩定,天子和長公主都很安全,我沒必要到櫟上一腳。我有我的事。」

眾人疑著李弘。大將軍語含怒氣,似乎對眼前的局勢極為不滿。眾人不敢說話,默默地站在四周。

「書告右將軍楊和北軍諸將,還有武威將軍梁百武,請他們明日到大將軍府議事。」

眾人臉微變,氣氛即刻張起來。

「我這次回長安,主要是為了明年征伐西疆的事。」李弘看看眾人,用力揮了一下手,「朝廷的事,我不想管,也沒那個本事管,隨他們去吧。」

諸將面面相覷,惶恐不安。

「子龍,丞相大人怎麼樣?」李弘著趙雲問道。

趙雲神黯然,躬回道:「他病了……」

李弘嘆了一口氣,「一夜之間,幾千顆人頭落地,老朋友紛紛死去,命喪黃泉,這個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他能撐到現在,不容易啊。走,帶我去看看他。」

蔡邕看到李弘突然出現,極為吃驚,掙扎著想坐起來。李弘急行幾步,把他扶住了,「老大人還是躺著吧。聽說你病了,我馬不停蹄就來了。你還好嗎?要不要派人通知大知堂,儘快尋找襄楷大師?」

「他既然走了,就不會再來了。」蔡邕搖頭苦嘆,「還是他逍遙自在啊。」

李弘坐在榻邊,抓著蔡邕的手,小聲安道:「等到老大人把養好了,也能象襄楷大師一樣……」

Advertisement

「不可能了,我活不了幾天了。」蔡邕打斷了李弘的話,臉上的笑容帶著一濃濃的悲涼,「你到櫟見到殿下了?」

「我剛剛回來。」李弘說道,「我打算過幾天到櫟。河西戰事很快就要結束,閻的大軍在冬天來臨之前,可以全取河西,這樣我們西征涼州的條件基本備,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春天我就可以率軍西進了。」

蔡邕若有所思地著李弘,半天都沒有說話。突然,他明白李弘為什麼提及襄楷大師了,雖然自己也曾研習黃老之學,但直到這一刻才領悟到「道法自然」的髓所在,自然無為,自然無為啊。蔡邕豁然開朗。

李弘滔滔不絕地說著,談到塞外的屯田戍邊,談到胡族部落的南遷,談到大漠上的麗風。蔡邕靜靜地聽著,興趣盎然,有時候也上幾句話。兩人就象一對分別多年的老朋友,相見甚歡,其樂融融,早把朝堂上我虞爾詐丟到了腦後。

天黑了,李弘起告辭。

「我一直有個心愿……」蔡邕斜靠在榻上,笑著說道,「過去,我以為自己死前一定能看到……」

李弘躬為禮,「我先帝重託,拱衛大漢,即使碎骨,也要把大漢完整地給天子。」

「完先帝的重託,重振大漢,是你應該做的,我也相信你能做到,這不是我的心愿。」蔡邕搖了搖頭,「長公主為大漢的中興付出了很多很多,應該得到上天的恩賜,有個幸福的歸宿。當年,先帝讓帶著詔到北疆找你,一是為了拯救大漢,二是想把託付給你,請你代為照看,但你做到了嗎?」

李弘心中一,臉上不掠過一痛苦。

「子民,我活不了多天了……」蔡邕緩緩說道,「人老了,都很貪婪,都想沒有憾地死去,你能幫我完這個心愿,讓我安安心心地閉上眼睛嗎?」

Advertisement

李弘想了很久,終於點了點頭,「我答應你,我會遵照先帝的囑託,一直守護著,直到得到自己的幸福。」

八月二十九,櫟宮中的長公主和大臣們都在焦急地等待大將軍的到來,但田疇帶回來的消息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大將軍直接返回了長安城,而且急下令在京將軍們即刻趕到大將軍府軍議。

大將軍想幹什麼?

長公主和大臣們度過了一個漫長的不眠之夜。

八月三十日上午,長安城再傳消息,大將軍回到長安城后,首先去看了蔡邕老大人,然後又去拜訪了劉和大人。深夜,他又親自趕到廷尉府大牢,探視了被羈押在牢中的前將作大匠董昭和劉翊、許汜、王楷、萬潛等奉旨回京的各地郡國大吏。凌晨,大將軍回到府邸后,張溫老大人的夫人聞訊前往拜見,懇請大將軍救助蔡瑁。大將軍當即出府,親臨館驛安特使。

董昭是兗州人,是前河太守張揚的長史。張揚歸順朝廷后出任雲中太守至今,而董昭卻被大將軍徵辟為兩府從事,屢朝廷重用。他和張邈、陳宮等大臣是至好友,又曾建議朝廷恢復五等爵位制,所以他雖然和北疆系靠得很近,但同樣到了牽連。大司馬徐榮極力為其開,認為他在中原大戰和重建長安城的過程中都建有功勛,深為大將軍敬重和信任,對他的置要慎重,再加上他弟弟北海國相董訪尚未回京,所以他的案子就被拖了下來。此刻大將軍回京后,親自趕到廷尉府大牢探視董昭,無形中就是對朝廷的一個暗示。

大司農李瑋、尚書令崔琰、治書史郗慮、廷尉丞陳好、京兆尹余鵬急會晤。

大將軍滯留長安城,探視蔡邕、董昭等人的意思很明顯,他對朝廷藉助謀刺天子一案大肆誅戮大臣極為不滿。大將軍的態度在眾人意料之中。此案牽連越廣,殺得越多,大將軍承擔的罪名就越多,對大將軍聲譽的影響也就越大,他當然非常生氣了。

Advertisement

「目前的況在我們預料之中。」李瑋說道,「長公主想盡一切辦法拖延時間,以便等待大將軍回來挽救局勢。太傅、大司馬和太尉等人也是想方設法控制誅連範圍,以便在保證自己利益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平衡朝堂權力、阻止我們控制朝政。我們則按照原定計策,把刺殺天子案和謀刺大將軍案聯繫在一起,牽連更多的大臣,以此來迫大將軍站在我們這一邊,幫助我們削減和制約皇權。此次制修改,只能功不能失敗。」

與此同時,太傅楊彪、太尉荀攸、大鴻臚袁耀和祿大夫鍾繇等人也在商議。大將軍不到櫟,卻在長安城召集軍中將領議事,顯然是進一步威脅長公主和朝廷,有意幫助李瑋坐上丞相的位置。他到廷尉府大牢轉了一圈,未必就是想結束謀刺天子大案,也許他是在警告我們,該低頭的時候要低頭,不要和他對著干。

太傅楊彪提議放棄爭奪丞相的位置,轉而聯名上奏,支持李瑋出任丞相,但前提是重新起用尚書臺,以此來制約李瑋權勢的膨脹。楊彪認為,這個建議既能讓長公主滿意,又能讓大將軍滿意,同時又能進一步鞏固關和穎川士人在朝堂上的權勢,一舉三得。

長公主府長史筱嵐和大司馬徐榮被長公主召到金華殿。

長公主極為憤怒。大將軍回到京都,竟然不來拜見天子,驕恣枉法到了極致。質問徐榮,大將軍滯留於長安城,召集在京將領軍議是什麼意思?現在到底是征伐西疆重要,還是解決長安危機重要?他這算不算公開威脅我?我現在有充足的理由認定長安危機就是他蓄意製造的,他的目的是什麼,天下皆知。

Advertisement

徐榮惶恐不安,無從辯解。

「你立即到長安去,他即刻來櫟,否則後果自負。」

徐榮告退,急馳長安。

筱嵐低聲勸解,「殿下,你要相信大將軍。這麼多年了,他是什麼樣的人,你難道還不了解?」

「人都會變的。」長公主冷森森地說道,「當年董卓進京的時候,他的理想是誅殺閹,重振朝綱,他可曾想到自己會摧毀社稷?」

筱嵐著痛苦不堪的長公主,啞口無言。此次大將軍回到長安后,一反常態,不但不來覲見,反而以征伐西疆為借口召集將軍們議事,讓京都局勢愈發張,對長公主形了巨大的威脅。

「傳詔太傅大人,我要見他。」長公主斷然下旨。

太傅楊彪匆匆見駕,他不待長公主說話,首先遞上了奏章,力薦李瑋出任丞相。

長公主氣得把奏章往案幾上一丟,怒目而視,想罵卻罵不出口。楊彪已經老了,鬚髮斑白,疾也一直未好,走路一瘸一拐的,如今他苦苦支撐在朝堂上,不是因為他貪念權貴,而是朝廷的確需要他,不讓他回家養老。為了大漢的中興,他也算是殫竭慮、鞠躬盡瘁了,實在不能怨怪他什麼。

「將來怎麼辦?」

楊彪沉良久,緩緩說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將來的事,就由他們去心吧。」

長公主氣苦,甩袖而去。

大漢國元平元年(公元203年),九月。

九月初一,天子下詔,拜李瑋為丞相,張燕為太尉,荀攸為史大夫。

同日,大司馬徐榮獨自返回櫟,帶回了大將軍的奏章。

大將軍上奏天子和長公主,今長安局勢穩定,而西疆局勢愈發混,臣負拱衛社稷之責,當儘力籌劃平定西疆戍守京畿之策。待臣和軍中諸將議定征伐西疆之策后,即赴櫟呈奏。

九月初二,太傅楊彪、丞相李瑋、太尉張燕、大司馬徐榮、史大夫荀攸五位大臣相聚議事,商討制修改方案。

九月初三,五位大臣聯名上奏。

大漢自孝和皇帝以來,皇統屢遭斷絕之禍,不得不從宗室之中挑選賢良予以承繼。為了讓天子早日主政,朝廷依周制,將天子冠禮定在十三或十六歲。如按此慣例,則當今天子六年後將行冠禮正式主政。六年時間,轉瞬即至。為了確保中興大業的持續推進,確保朝堂的持續穩定,臣等建議將天子和尚書臺遷至未央宮,由輔弼大臣輔佐小天子逐漸悉朝政,參予國事理,而殿下則和中書監居於櫟宮,掌控全局。

長公主當即氣倒。

大臣們為了平衡朝堂各方權力,當真是不惜一切代價削減和制約長公主的權柄。

李瑋做了丞相,北疆人最大的目的達到了,那麼總要讓點步,讓長公主和朝堂上的其它勢力也能心滿意足,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同意長公主的意見,讓尚書臺和中書監平分權力,但李瑋擔心長公主和關、穎汝士人串通一氣,架空中書監,權重尚書臺,最後自己白忙活了一場,到時連外朝的相權都要給長公主搶回一部分。如果中興策略再度發生畸變,朝堂再度發爭鬥,不要說解決六年後的危機了,就連這六年的危機都難以控制,所以他斷然決定,把天子和尚書臺遷到長安城未央宮,尚書臺由輔弼大臣們共領,國事共商,最大程度地控制權柄。

如果這個建議得以實施,長公主的權柄將被嚴重削弱,除了一些國政大事,長公主基本上很難干涉朝政了。天子在長安完全依靠輔弼大臣理國事,尚書臺基本上失去了作用,外朝的權柄將急劇膨脹,這非常有助於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大臣們牢牢掌控中興策略,推中興大業的持續發展。按照這個方案,朝中有六位輔弼大臣,大將軍僅僅是六位輔弼大臣中的一個,他的權勢將得到有效制約,這對小天子六年後順利主政的好不言而喻。另外,朝中各方勢力都和小天子捆在了一起,為了能在小天子主政后的朝堂上立足,大家必須儘可能穩定朝堂,儘可能互相妥協,設法制衡朝堂上的權力,以便給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