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伐清 第33節 唐王

《伐清》 第33節 唐王

趙天霸擡起頭,看著面前的老督師。

、隆武都曾經徵召他爲,當時文安之覺得自己已經年過花甲無法承擔重任,所以沒有出山。但到了永曆朝廷已經危如累卵的時候,文安之不顧自己已經接近八十,毅然出仕這個朝不保夕的政權。這段時間以來,聽說清兵攻打昆明,文安之不顧顛簸勞累,聚集衆將反攻,還親自率兵出征重慶。“拼老命”這句話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形容做事努力,但對文安之來說卻是真真切切的事實。

“卑職明日就啓程趕去福建,一定把督師的書信平安送到延平手中。”趙天霸慨然應承道。這一路上雖然會遇到衆多艱難險阻,不過他倒是很有信心。下任務後,文安之又教導了趙天霸一會兒,告訴他若是鄭功詢問應該如何作答。

……

福建,廈門

這幾天守衛在帥帳外的明軍士兵增加了至一倍,人人屏息靜氣,不要說竊竊私語,就連大氣也不敢一口,生怕發出一星半點的喧譁之聲。因爲有貴客到,大明兵部尚書張煌言不久前剛剛從舟山趕來,與延平郡王商議軍機大事。

兩人已經連續商議了數日,今天返回住所時,張煌言臉上頗有些興,和邊的幕僚、親衛們說道:“決定了,我們要攻打南京!”

“啊。”聞言這些人頓時都發出驚呼聲。這幾天張煌言和鄭功一直是兩個人談,所以連二人的心腹也不知道他們都談了些什麼。不過現在已經有了結論,就需要向心腹部下一點以開始前期準備。

清軍這些年對沿海地區的明軍形了越來越大的力,堅持在兩廣、福建沿海一帶的明軍不斷放棄他們的據地,向延平郡王這裡聚集過來,這雖然讓鄭功的實力大增,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日益龐大的軍隊的糧餉從何而來?

Advertisement

抵達廈門後,張煌言就聽到鄭苦,說他手下的兵馬已經超過十四萬,而且還在不斷增多,這麼龐大的軍隊加上軍屬,就是奪取半個福建養起來都不是容易的事。眼下鄭功還有些儲備,這些軍隊也帶來了一些家底,可是坐吃山空,鄭功也沒有能變出軍糧的聚寶盆。同樣的問題也在困擾著張煌言,浙江、山東一帶的抵抗運旋起旋滅,戰敗的義軍若是有機會就會逃向舟山,眼下張煌言也有了四萬大軍,單憑舟山羣島他本養不起。

和鄭功一樣,張煌言新增的大軍不像他們原來的嫡系那麼容易控制,軍中魚龍混雜,來自五湖四海,軍中的糾紛和矛盾也是不斷增加。如果不能靠一場勝利樹立起威,靠奪取大片的領地來養活軍人、軍屬,那張煌言估計軍隊的戰鬥力會在半年到一年資耗盡後開始急劇下降。

幾天討論的過程中,張煌言和鄭功一致否決了在福建或是浙江沿海小打小鬧的計劃,浙東、閩東的山區出產本不敷所需。南京!也只有南京纔有足夠大的影響力,只有取得江南的大片領土才能養活鄭功、張煌言手中的近二十萬大軍和大軍背後數不勝數的家眷。

“韃子爲了進攻雲貴,調了全國四方的銳,江南也不例外,不是軍隊,水師也紛紛調去上游,保護糧船不被文督師攔截。南京空虛,斷斷無法抵擋我二十萬兵的雷霆一擊。”簡要介紹了一些達的計劃後,張煌言對這些心腹說出了自己的顧慮:“但是可慮的是攻下南京後。”

“怎麼,”立刻就有一個年輕的幕僚問道:“延平還不願意擁戴魯王嗎?”

Advertisement

“是啊。”張煌言沒有明說,但對鄭功有所暗示:西南戰事似乎對朝廷不是很有利,若是事有不測的話,張煌言建議擁戴曾經的魯監國繼承大統。但鄭功打著哈哈就把話題岔過去了,本不接張煌言這個話茬。

對此張煌言束手無策,他邊的幕僚也沒有什麼好主意。當年小唐王和永曆天子打得你死我活,誰都知道鄭功是唐王的鐵桿,老唐王賜給鄭功國姓不說,還賜給他“功”這個名。

“是不是因爲他們父子當年奉隆武的命令殺害了監國的大臣一事?”有個幕僚問道。

“魯王說了,此事他早不計較了。”張煌言答道。

“那是爲了鄭家曾奉唐王之命搶奪魯王的軍糧?”

“魯王說此事也不計較了。”張煌言表示魯王的這層好意他也轉達過。

“那就是爲了當年阻擋魯王招兵的事?”

“還是他參與脅迫、威魯王放棄監國的名義?”

又有幾個人七八舌地猜了一通,張煌言始終搖頭。魯王的寬宏大度他反覆和鄭功說過:“不是,魯王同樣說過,這些事他早就全不放在心上了。”

“所以危險還是在收復南京之後,”張煌言對幕僚們講道:“搞不好延平是在琢磨著要從哪裡給唐王過繼個嗣子,所以此戰我們既不能不出兵,也不能完全和延平合軍……”總之就是不能讓鄭功一個人大包大攬的把功勞都拿走:“到時候要是延平出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據理力爭,打消他這個念頭。”

……

客客氣氣地送走了張煌言,鄭功在營帳中沉思,不是思考攻打南京的軍務——南京空虛,這個應該問題不大,而是在思考攻下南京之後該如何行事。

Advertisement

自古以來,功大莫過於擁立,反過來說就是罪大莫過於擁立錯誤。遠的不說,看看本朝的于謙於保,天大的功勞一樣難逃一死。於保可還沒有像鄭功這樣領兵和天子對著幹過哪。每當鄭功想起有一天永曆天子會君臨天下時,都到無盡的恐懼和絕

張煌言和自己本來是同病相憐,但看到有機會攻陷南京後就心思開始活了,還說什麼魯王寬宏大量既往不咎:“魯王和我的仇一點都不比永曆天子和我的仇小。說什麼過去十數年的事都不放在心上了,可不放在心上怎麼還一條條都記得那麼清楚?”

可惜唐王絕嗣了。雖然廣州城破時聽說世子被人抱著逃走,但日後鄭功怎麼打探也沒有音訊,顯然是夭折了,不然沒有道理這麼多年也不找到自己的軍中。好幾次鄭功都暗下狠心要找人冒名頂替,但想來張煌言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最後還是作罷。

“這次收復南京那是天大的功勞,我要先在太祖的孝陵上好好哭一場,城破後再好好哭一場,然後就挑個宗室子弟過繼給唐王。”鄭功也知道這樣做不合禮法,不合臣節,肯定會遭到激烈反對,不過事關家族命運,而且辦了又是一樁擁立大功:“嗯,我隨軍帶去一個,等破城後就在孝陵上把這事辦了!”

筆者按:大綱倒是有,但是存稿嚴重張,商量下,爲了質量考慮,今天更個六千字,明天爭取也更個六千字,週末就不雙更了,怎麼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