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據韓岡所知,通過解試後的士子,稱爲貢生,也可稱爲舉人。但與後世的舉人不同,這不是一種終通用的資歷,而是一次的資格。這次通過解試,去京中考進士不中,那三年後如若想再考進士,還得先參加解試並通過,否則照樣沒有貢生資格,去不了京中。
除非朝廷能改詩賦取士爲經義策問取士,否則韓岡便無一個進士。儘管如此,韓岡也從沒有過抄襲後世詩詞的打算。沒有底蘊就別騙人,你可以欺騙一時,卻不可能欺騙一世。詩詞歌賦是統稱,不是抄兩句歪詩就夠的。
就算靠兩首詩詞換了點名聲,到時有人請去赴宴,去還是不去?此時的宴席都要作詩助興,一個剽竊者能在酒席上就做出應景的詩句?
這個時代文人的社活主要就是參加詩會。韓岡的記憶中就有七八次的經歷。詩會上作詩,要分韻限韻,指爲詩。詩還要合合景,不能海闊天空地來。韓岡不認爲自己能達到被限定了韻腳,看著風景、,就能謅出一首好詩的水平。還有幾人聯句,押著韻腳,你一句我一句,將一首長詩敷演出來。這樣的聯句詩,不但韓岡的記憶中有,在紅樓夢等古代小說中,也多有提及。
只有一兩首上品,其餘詩作皆是平平,在詩會上的表現甚至讓人難以目,差距如此反而會惹人疑竇。若本來就是八十多分的水平,一下考個滿分,還能說是進步了。但本來只有二三十分的水準,得個一百分,哪個會相信?!
韓岡的前生留下的記憶中有諸多名家文集——雖然細節寥寥,但目錄還是有的——其中詩詞只佔了小部分,除此之外,有表、有章、有傳、有記、有論,還有賦、狀、書等文,不是侷限於詩詞兩事。真要冒充個文學大家,各種文都得涉獵。總不能只會謅兩句詩詞,賦不會寫,表不會寫,傳記也不會寫罷?
你可以找個藉口說不再作詩,但日後找你寫行狀,寫墓誌銘,寫事記的總不會,外人可以不理,親朋好友難道還能推嗎?這時又該怎麼矇騙過去?事實上,沒有點真材實料誰能矇混上幾十年?!
人心險惡,而文人尤甚。江淹僅是文字稍稍退步,就被嘲笑江郎才盡。如果詩才忽高忽低,只有幾首好詩出場,有可能不被人說剽竊嗎?
而且會做詩不代表會做,歷代重臣,有文名的極極。李白、杜甫都是一輩子潦倒,何必跑上去添個自己的名字。而且要當,也不只進士一條路。陝西的進士一向不多,但當的並不,並不是非要考進士不可。
除了進士科外,朝廷還設有明經科等科目的舉試,以選拔人才。韓岡的經義水平不錯,明經科的難度又不高,有“三十老明經,五十進士”的說法——三十歲考上明經已經算老了,五十歲考上進士卻還算年輕。前留下的底子還在,韓岡自問只要辛苦幾年,拿一個明經下來肯定要比進士容易得多。
即便不想參加考試,韓岡還有人舉薦而得一途,這也是他信心的來源。西北戰事頻頻,對人才的求遠高於其他的地區。韓岡如今習練箭,也是爲了博個功名。只要比武夫有文才,比文人有武力,再憑藉自己的頭腦口才,混個出真的不算難。
二十多年前,李元昊舉起叛宋大旗,黨項騎兵在西北縱橫無忌。當時的北宋,已經三十餘年不聞金鼓,朝中無人可用。范仲淹、韓琦等名臣,陸續從朝中來到西北,將陝西局勢安定下來。這期間,多關西英才都借勢得薦,朝爲。又有多軍中小卒趁勢而起,一躍登天。
韓岡的老師張載,本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分子。張載當時曾上書范仲淹,打算收復青唐吐蕃,作爲攻打黨項人的偏師。後來因范仲淹的勸告,張載才棄武從文去考了進士,並開始授徒講學。可他自始至終都沒忘了教授弟子兵法戰策的學問,在如今大宋的各個儒家學派中,張載的關中學派【簡稱關學】是最爲重視兵法的一脈。
張載三年前在京兆府的郡學中講學,兩年前爲籤書渭州軍事判,輔佐環慶路經略安使蔡置軍事,閒暇時也爲諸徒授業,去歲又應邀在武功縣綠野亭聚徒講學。也許在中原橫渠先生名氣尚不算大,但在關西他卻是德高重,關西士子對其聞風景從。
韓岡忽然自嘲而笑,說來說去,還是要靠自己的老師。曾拜張載爲師,的確是自家的運氣。不論哪個時代,出名師,又有同窗守相助,博取名自當比其他的人要容易許多。張載這位老師是他此時最大的依仗,理所當然的韓岡必須去更深地瞭解張載的理論。也就是基於這個理由,最近這段時間韓岡有很大一部分力,放在整理溫習當初在張載邊聽講時留下的筆記上。
“虛空即氣。”“氣之爲,散無形,適得吾。聚爲有象,不失吾常”“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爲萬,萬不能不散爲太虛”。
這張載對天地自然的看法,世界以氣爲核心,天地萬皆由氣而生。把“氣”替換質,“太虛”替換宇宙,可以看出張載的理論源是唯的,“氣塊然太虛,升降飛揚,未嘗止息。”
此是“運絕對”的另一種表達方法。
“聚亦吾,散亦吾,知死而不亡者,可與言矣。”
好罷,這一句本就是質不滅論——死也罷,活也罷,不會隨著死去而消失——所以做“死而不亡”。
除了這些之外,韓岡還從筆記上一些張載所說的殘章斷句中看到了量變轉向質變的理論,雖然張載將之稱爲“漸化”和“著變”。還有與對立統一有關的辯證法的雛形——“一兩……此天之所參。”
雖然張載的言論可謂是佶屈聱牙,不似後世說得那般簡單明晰,可韓岡並不會因此而輕忽視之。因爲張載的氣學理論,跟韓岡所秉持的哲學理論有許多共通之。只要換個說法,甚至可以把原子論、元素論、辯證法等後世的自然科學理論改頭換面的融合進去。而且這些屬於自然哲學範疇的理論,是經過千百年無數人的驗證,其嚴謹遠高於氣學理論,又能通過實驗加以驗證——也即是符合儒家格致知的教導。
將後世的自然科學理論打包氣學,是個很有趣的想法,韓岡覺得其中很有功的可能。一旦功,不但張載留名青史的不將僅僅是簡單的四句豪言,他的氣學理論同樣將會流傳後世。而韓岡夢寐已久的權力和地位也將會隨之而來。
韓岡這幾天閒暇之餘便是設定計劃表,給自己劃定了時限,打算花上半年時間,將這一包容在氣學中的新理論編寫出來。對於創造一個新理論來說,這個時間不算長,可以說是很短,但對韓岡已經足夠。因爲他的打算並不是創造一門學取代氣學,而是用自己已經明瞭的理論去彌補氣學的不足。同時還要留著進步的空間,以供日後逐漸改進。
超前時代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那就是瘋子。韓岡沒有挑戰整個社會的狂妄,他不是堂吉訶德。他的目標是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權位,僅此而已,並不貪心。唯有這一點,他不會爲任何事所搖。
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系統,要按步驟慢慢來,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這也是給自己逐步提升名的機會。同時逐漸提升的名,便能給自己帶來自己想要的權位。權位的提升又能反過來推學說的推廣。學和權位,兩者是互相促進。沒有權勢的輔助,一門學說想要散佈開去,都是要幾十年上百年的工夫。
韓岡對歷史不甚瞭解,但也知道理學在歷史上的地位。作爲理學始祖的程顥、程頤,卻正是自己老師的表侄——去年自家還見過程頤一面,那是個用嚴肅死板包裝起來的讓人生厭的中年人,挑剔苛刻的目,讓每一個張載的學生都戰戰兢兢,唯恐哪失禮丟了老師的面——可就算到了南宋的朱熹那裡,理學也沒能一家獨大,甚至還因政治原因被止過。
只恨自己當年在火車上閒來無事翻看朱熹的傳記,並沒有深的去了解其中的細節,見到關於理學的章節便跳過去,反而對朱熹收尼姑、兒媳的八卦關注甚多。這就有錢難買早知道,韓岡現在可謂是悔不當初。
靜下心來,韓岡埋首伏案,細心鑽研。等到他稍有果,書信往來也好,直接去見面也好,新的理論只要能引起張載的興趣。自己在關中士林的名,也便奠定了第一步。
幸運的人有相同的幸運,倒黴的人卻各有各的倒黴。 他是生父不詳的鬼眼世子,她是生而克母的國公千金。 他被全京城的人畏懼嫌棄,她被父兄所棄隱居鄉野。 ——既然我們都這麼倒黴,不如相約一起禍害世間吧? 南宮墨,名震亞洲的“千麵妖女”,一時走背運被個菜鳥引爆炸藥,死得轟轟烈烈。再睜開眼,成為了大夏皇朝楚國公府嫡女。 隱居鄉野,采采藥,殺殺人,沒事的時候打師傅。原本以為會一直逍遙自在下去,直到一張不輸於她的賜婚聖旨從天而降...... 奉旨出閣,明裏菩薩,暗裏修羅,朝堂江湖來去自由。隻是...後麵跟著個冷臉麵癱是怎麼回事?! ******** ——靖江郡王世子妃問:夫君,有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當如何處治乎? ——世子曰:你且揍他,扁他,踢他,踹他,拿針戳他。若再不行,我替你宰了他! ******* So:這是一個麵癱冷酷腹黑男vs偽善奸詐神醫女結伴禍害人間的故事!!
一部少帥夫人成長史,看外科女醫生如何攻略冷麪少帥。 一個驕縱跋扈缺根筋的大小姐被害死了,21世紀外科女神醫陸早早穿越而來,她醫術高超,心靈剔透,麵對公婆不親,丈夫不愛,還有各路虎視耽耽的姨太太,僅憑一把小小手術刀在督軍府裡踩綠茶,踹心機,人生開掛所向披靡。 視她如蚊蠅的少帥丈夫夜夜爬她的床,翻她的窗,要和她做一對天長地久的美鴛鴦。 她狠狠一腳踹出去:“少帥不是要休妻嗎?” 他抱著她咬耳朵:“我確實要修理修理你。” 結果她被修理的零件重組,幾天下不了床。 玩世不恭的少主甘願做她小弟,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死皮賴臉抱著她的大腿求親親。 威鎮一方的大軍閥非她不娶,除她不要,囂張的在她家門口架起二十門大炮。 我勒個去,ABCDEFG,男人個個是極品,人生最怕的就是做選擇題。
末世大佬趙雲寧帶著空間穿成郡主,還冇等高興,就發現自己身處逃荒大亂世。 殺人搶劫,謀財害命,易子而食,貪官汙吏,叛軍賊子比比皆是。 幸好她有異能空間,敵人:她有槍支彈藥,瘟疫:她有治病良方,乾旱:她能人工造雨…… 登基成帝的老爹湊上前:“女兒啊,要不你提前繼位吧!” 趙雲寧:“想得美!” “那我給你選個幾個男妃吧!” “咳咳,我自有人選。” 當天晚上,對她唯命是從乖順聽話的男人一反常態,要抱抱要親親要舉高高,像條炸毛的獅子狗逼問:“我是不是你的人選?”
秦天德穿越至南宋初年,面對著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奸臣把持朝政內憂外患的南宋朝廷,他從一個地主家的惡霸少爺一步步走上南宋朝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位置,最終成爲了大宋歷史上唯一的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