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明月棲山阿 第26章 連雨

《明月棲山阿》第26章 連雨

不知是不是老天爺聽到了沈玉芙的心裏話,沒過幾天,盛京城還真淅淅瀝瀝下起了連綿的雨。

雨天,裴夫子是不來府上的。

當初拜師時,裴鬆之便說過最討厭的就是雨天出門。他屋後種了一樹芭蕉與幾叢矮竹,他要留在家裏賞雨,雷打不

彼時沈玉芙還覺得沒什麽問題,畢竟文人雅興。可這雨一連下了三四天,裴夫子竟也真的一直沒來府上,這時倒是讓沈玉芙想起了李夫子說的‘脾古怪’。

淡墨疏畫人間雨,飛虹淺融天上青。煙雨迷蒙中,沈玉芙在簷下站著,靜靜瞧著那一簾雨幕。

這場雨來得急。起初大雨滂沱讓人招架不住,直接將這盛京城裏的悶熱一掃而空。後麵雨勢漸漸收斂,今天難得瞧見天邊泄出一,想來是有了放晴的苗頭。

天要晴了,仍是沒想出什麽好對策,不過心緒倒是平靜了幾分。

過了午時,雨勢漸緩。

草木翠紅,雨滴碎荷,有安適的味道混著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記得不錯,再過幾日便是晴窗齋主人舉辦詩會的日子。

龍舟畫舫,才子佳人齊聚。一來可為明年春闈造勢,才名遠揚者高中的居多,晴窗齋鬥詩可從中分得不名氣;二來提前了解各位舉子的實力,好為幕後之人籠絡有才之士做準備。

上一世,未曾參與詩會,倒也聽說過日後的探花郎在此詩會上聲名大噪。

這次卻想去見識見識。

“備車出府,好久沒有出去走走了。”

寶琴聽見要出府,兩眼一亮立馬答話,歡歡喜喜地從屋跑了出來。

雨後初晴,正街煥新。

街邊的鋪子五花八門迷人眼。寶琴瞧著那糖人的鋪子直接走不道了,沈玉芙心裏笑罵這隻小饞貓,一邊還是利落的點了點頭,給結賬。

Advertisement

二人路過了首飾鋪子,沒進去,路過了裁坊,也沒進去。

寶琴跟在後頭吃完糖人,手裏又著一包幹果,有些納悶。

“姑娘,咱們出來不看胭脂首飾麽?”

“不看。”

“謔……”,寶琴有些詫異,“那咱們出來是……”

“去晴窗齋,拿詩會紅箋。”

“噢!”寶琴恍然大悟,“我前幾天就聽青萍說了大公子要去參加那什麽晴窗詩會,想來與姑娘說的是同一家。”

沈頌明年便要參加春闈,侯府自然要早做準備,提前為沈頌造勢。參加這次詩會,是必然。

沈玉芙沒有答話,隻瞧著路上有人得了詩會紅箋,急急放進袖口。

寶琴瞧著前麵人頭攢,不歎:“姑娘,前頭人可真多。”

“盛京城裏的舉子哪有不想去這次詩會的。更何況詩會並無門檻,隻要家世清白,長相端正,管你是布還是世家侯爵,都可拿到會的紅箋。”

寶琴理了理和發髻,覺得自己也沒什麽不得的地方,抿了抿,然後大大方方地看向沈玉芙,眼裏充滿了好奇。

“姑娘,那我也能進詩會瞧瞧?”

“自然。”不妙齡子也湊進詩會,若是看中了哪位郎君,又是佳話一筆。

二人說話間,已然步至晴窗齋。

順著隊伍往裏走,們二人向老板一人拿了封紅箋,便出了晴窗齋。

紅箋上印著提花,製作繁,上書一行小字:錦屏山下,流雲小築,恭候諸位。

這晴窗詩會分兩場,第一場是人人都可憑紅箋場的花箋詩會,而這第二場嘛,則是經第一場選拔過後,專邀才子名手的彩舫詩會。

沈玉芙將紅箋收好。若能進了第二場詩會,得幕後之人青眼,想來日後平步青雲也不是問題。

Advertisement

隻可惜彩舫詩會曆來多邀舉子,一介,怕是難上加難。

出了晴窗齋,二人乘馬車,又來到了雙桂坊。

三日後便是花箋詩會的開場,得來向裴鬆之告假。

下了馬車,寶琴看天又有些發暗,就從車上取了把青油紙傘來,以備不時之需。

果然行至中途,細的雨自天際垂下,沁鋪路的青石板,又下了蒙蒙小雨。

白的擺因風飄,白的繡花鞋在青石板上濺起水花。

裴府的門虛掩著,寶琴將門推開,二人了前院。

“裴夫子?”

寶琴小心地喚了一聲,無人應答。

罷了,怕擾了裴鬆之觀風聽雨的心思,玉芙示意寶琴噤聲。

二人快步走到了庭前正院,抖了抖一風雨,再將傘收好,倚在屋外欄桿上。

剛把傘放下,就聽見屋傳出了聲音。

“進來吧。”

不像裴夫子的音,倒是高貴清冷的年音,溫和平靜中帶著疏離。

沈玉芙腦子裏嗡地一下子就映出那個清清簌簌的影。

寶琴有些好奇,推著人進去。走過前堂,隔著道屏風,才發現後麵還有書閣。

書閣裏窗戶被撐開,青牆綠瓦前栽的正是那樹芭蕉與幾叢矮竹。

走近了,才發現書閣茶香四溢。

邁過屏風,有人在圍爐煮茶。顧如琢手裏掰下一小塊茶磚,正放進茶碾中細細研磨。

沈玉芙繞過屏風,正瞧見砂壺裏的水已煮沸,在咕嘟冒著白氣。

顧如琢今日著石青長衫,寬袖緇緣。前襟垂著一枚白玉雕蓮花玉佩,姿態愜意,濯濯如春月柳,軒軒如朝霞舉。

竟是又見麵了。

沈玉芙提起子行禮,“見過世子。”

寶琴也跟在後頭行了一禮,又悄悄退至了書閣外。

寬大的書案占據了書閣小半的空間,顧如琢讓人進來躲雨,正自顧自煮茶,聽到悉的聲音,他才抬起頭來。

Advertisement

華麗而狹長的丹出一笑意,他瞧人擺鬢發上沾上了幾分意,停下了碾茶的手。

“沈姑娘,外麵還下著雨,穿的這麽單薄,當心著涼。”

“多謝世子關心。”

“坐,正好嚐嚐我煮茶的手藝。”

“那玉芙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沈玉芙在顧如琢對麵坐下。

茶桌上,顧如琢擺好了兩隻盛好了茶末的兔毫盞。

這是要調膏了,將煮沸的水倒許在茶盞中,用茶筅將其攪拌膏般濃稠的樣子。而後注湯擊拂,以茶筅來回快速擊拂,使茶湯表麵泛出沫餑。

這步驟由他來做,十足的賞心悅目。

雨打蕉葉的聲音和點茶的“簌簌”聲替響起,屋子裏十分靜謐。

最後將沫餑徹底調至細膩綿,使其湯花咬盞。

茶點好時,醇厚的茶湯之上,漂浮著一層綿雪白的湯花,茶沫與茶盞邊緣相凝,滿而不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