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當著魏忠賢的面,再三提起這個張靜一,似乎讓魏忠賢心里有些不舒服。
原本張靜一立了功勞,魏忠賢倒是覺得此子是個可造之材。
魏忠賢其實是才的,否則怎麼會有幾十個干兒子,幾百個干孫子呢?
至于曾孫、玄孫,他更是數都數不過來了。
原本覺得這家伙不錯,委屈委屈自己,收來做個孫子吧。
又得知這家伙是個散財子,到散財。
可到了他這兒,卻一點靜都沒有。
這一下子,魏忠賢有些生氣了,不守規矩啊。
這狗一樣的東西!
當然,魏忠賢生氣歸生氣,卻也未必會關注一個小小的百戶。
這就好像,一個人不會去關注區區一只螻蟻一般。
就只知道……此子是宮做了大漢將軍。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畢竟宮中很大,紫城加上西苑,規模不下于一個府城的面積,人丟在宮里,滄海一粟,鬼知道那家伙躲在哪個旮旯里。
現在聽到陛下心心念念都是這張靜一。
魏忠賢目一閃,平日里在天啟皇帝面前假裝出來的愚笨的目里,閃爍出一,魏忠賢好整以暇地道:“其實奴婢一直都想好好地舉薦這張靜一,只不過,奴婢得知了一些事,所以才打消了念頭。”
天啟皇帝顯然來了興趣:“是什麼事?”
魏忠賢遲疑的樣子道:“這張靜一……他……他有龍之好……”
天啟皇帝頓時面上出了古怪之。
“噗……”張靜一終于沒有繃住。
很不好意思,他萬萬沒想到,自己莫名其妙的會被人上這麼一刀。
很明顯,魏忠賢是十分了解天啟皇帝的,這麼個‘私’曝出來,皇帝一定會對這張靜一進行疏遠。
天啟皇帝果然再沒有吭聲了。
倒是邊這個錦衛大漢將軍所表現出來的失態,令他沉下眉來,更加不悅的樣子。
若不是在船上,天啟皇帝只怕早將張靜一這家伙一腳飛踹去爪哇國了。
天啟皇帝沉良久,定了定神道:“朕知道了,好啦,你不必再說了。”
魏忠賢忙道:“其實有龍之癖,也沒什麼,這是個人的興趣使然,當然……這張靜一的忠勇是不能埋沒的,要不,陛下……奴婢想想辦法,委他一個重任……”
“不必啦,不必啦。”天啟皇帝臉上怪怪的,擺著手道:“此事不用再提。”
張靜一此時不得不佩服魏忠賢的厲害了。
這魏忠賢是拿準了天啟皇帝不喜有龍之好的人,偏偏這東西又是私,你還真沒有辦法為自己的辯解,總不能解開頭來,在面前放幾個男人,據的程度,來為自己爭辯吧。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這魏老狗,缺了大德了。
就在張靜一不忿的時候。
天啟皇帝似乎已放下了他心心念念的‘張靜一’,饒有興趣地開始研究他的水師戰法了:“若是我大明有一支艦隊,可自登萊出發,抵達遼東,進則襲擾后金,一旦后金有備,便可遁海中,使后金疲敝……”
他的談漸漸濃厚起來,接著道:“不妨就在這太池……練一支水師,如何?”
張靜一聽得昏昏睡,自從被魏忠賢構陷為有龍之好后,他便渾渾噩噩的開始胡思想。
等聽到天啟皇帝說要在太池練水師,張靜一頓時像是被一刺一下子刺醒了一般,心里忍不住吐槽:“這是湖啊,混蛋!湖里練的水師,下了海就是找死。”
卻聽魏忠賢贊嘆道:“陛下為了國家大事,每日殫竭慮,又想出了如此妙策,實在令奴婢欽佩。”
天啟皇帝的興致便更高了,又說了一陣,此后有宦上前來:“陛下,午時已到,膳食已經送來了,請陛下至艙中用膳。”
天啟皇帝便領著魏忠賢幾個進了船艙。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裡數家村,瀟湘逢故人。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辛棄疾 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宗主梅長蘇化名蘇哲來到帝都金陵,同時也帶來了一場場風波與一團團迷霧。 具有雙重身份的貴公子,爭嫡中的太子與親王,手握禁軍的國中第一高手,統率南境鐵騎的美麗郡主……周旋在這些權高位重身份不凡的人之間,爲什麼反而是行事低調的蘇哲成爲了所有事件的核心? 掀起狂風巨濤的那隻幕後之手,會不會就是前一波惡浪席捲之後留下的泡沫? 他的身份,究竟是雪夜薄甲逐敵千里的少年將軍,還是病體支離年壽難永的陰沉謀士? 他重回舊地再遇舊友,他翻雲覆雨機關算盡,到底是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這是一個既有晦暗陰謀,也有兄弟情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沒有走到最終結局之前,也許你,也可以左右它的走向……期待你的觀看,更期待你的意見哦~~
明朝末年,那也是中華民族最黑暗幾段歷史之一。 一個現代IT精英,穿越到來,用自己的知識改寫了這段歷史。 其過程,困難重重,既有經天緯地大事件,也有讓人迴腸盪氣愛情故事,既有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也有張獻忠、李自成、崇禎皇帝這樣的風雲人物...一段新的歷史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