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滿級考古大師 第二十九章 發論文

《滿級考古大師》第二十九章 發論文

當正確的道路被發現后,一切都順理章了。

【復刻小米面條課題小組】的六人,分了三個小組,進行了對照組試驗。

通過對比不同的蒸煮時間,面條制的不同長度,以及制作工藝上的小改良,不到十天,大家就基本上清了如何制作小米面條。

甚至整理出了一張很細致的試驗結果表。

用不同制作方法,最終產生的效果都是大不同的。

最主要的是面條長度的變化。

如果是出5-10厘米的面條,煮后就容易碎1-2厘米。

出的面條在15厘米以上,煮出來也會斷2-5厘米。

只有到30厘米以上,煮后才會斷15-20厘米的長度,剛好適合吃。

之后就算出更長的面條,煮后也會斷15-20厘米左右。

這部分,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不過汪維達與林雅負責的蒸面對照組,對面團面條之前的蒸煮步驟,也進行了詳細的試驗。

從蒸煮一分鐘,到蒸煮超過一個小時,都試了一遍后,汪維達與林雅發現小米面團先蒸煮15分鐘,然后再用饸絡床子,可以做出煮后超過30厘米長的小米面條。

最終再加上第一次實驗時沒有用上的餳面、浸泡小米等環節后,課題小組合力做出了能夠超過120厘米長的面條!

而且為保工藝的普適,陳翰最后還用不同的小米品種都試了一下,基本上全都能達到這個效果!

喇家址出土的這碗小米面條,長度也不過50厘米而已。

當課題小組能夠做出長度超過120厘米的小米面條后。

這碗來自四千年前的小米面條,就再無可言了。

Advertisement

陳翰對著一碗剛做出來的,而且還鋪上了碼子,還在冒著熱氣的小米面條,從多個角度拍下了高清照片后,便宣告了實驗的功!

“各位,我們復刻小米面條的課題,可以宣告功了!”

“只要將我們的實驗過程,以及總結出來的制作步驟,不同方法制造出的差異結果,整理一篇論文!”

“那完全可以在國的核心期刊投稿了!”

莊云鵬雙眼冒著金的一把拉住了陳翰的胳膊,含脈脈的看著他:“師弟,我最親的師弟。”

“這篇論文,師哥能混個共同一作嗎?”

今年已經是莊云鵬在孔建文手下讀博的第三年了。

眾所周知,博士畢業是有論文標準的。

雖然各大高校的要求都有細微差別,但是在社科院這邊,想要博士畢業,要求肯定是最高的。

必須以第一作者份,在國核心刊或國際重要刊上至發表或被接發表2篇論文,才能博士畢業。

不然就別想了。

所以,喇家址的發現,可能對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員們來說,是一個震華夏的考古大發現,是意義非凡的重要研究。

但是對莊云鵬來說,喇家址就是一個行走的論文素材庫啊!

過去三年里,莊云鵬哼哧哼哧的也就只搗鼓出了一篇核心期刊的論文。

而且還是去年跟著老師參與了一個唐朝大墓的考古發掘,才有的機會。

他去年跟的那個唐朝大墓項目,和喇家址比起來,本是小巫見大巫呢!

現在【復刻小米面條課題小組】,將喇家址最效果的出土,給復原出來了。

果,國任何一家核心期刊絕對都會搶著刊的,不可能投不上!

Advertisement

莊云鵬要能不心,那才是見鬼了。

只是吧,不只是他,整個小組六個員,包括陳翰在,全都是社科院考古所的在讀博士生。

他們誰不想要這個一作的機會啊?

每個人都眼的看著陳翰,指他這個課題小組的組長,大發慈悲,抬大家一手呢。

面對這一雙雙期盼的目,陳翰也實在是有些招架不住。

他干咳了一聲,道:“額,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肯定是要讓孔老師來署名,這點大家沒意見吧?”

“至于第一作者嘛,大家為這個課題都辛苦了,也確實不好說誰功勞大,誰功勞小。”

“不如這樣吧,我們就不分一二三作者了,就按照姓名字母順序來排列,并列在第一作者里吧。”

陳翰這大氣的話,可把大家伙給震到了。

這是真舍得啊!

哪怕是眼想要混個并列第一作者的莊云鵬,也沒想過陳翰會這麼搞。

一般來說,如果是多個作者共同完的論文,比如調研報告、科研論文、專利研發等,對作品貢獻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也就是第一作者。

這個第一作者幾乎占據整個論文80%的功勞,也只有他可以自稱是這片論文的創作人。

剩下的其他署名人,只能算是搭把手,出勞力的工人。

這篇論文不能算是他們的,不能拿來評職稱或者當畢業論文。

只是由于科學研究的復雜化多樣化,有些大型的項目,比如生科研,環境調查之類的,有的時候涉及到多達上百人,大家都要署名,就很難去區分一二三作者了。

這種時候,署名比較靠前的幾個人,就會默認是第一作者,有的時候也會專門在論文里標記出來。

Advertisement

陳翰這就算是打了個邊,大家都并排署名,但不特意標出誰是第一作者。

這樣理論上六個人就都是第一作者了。

而且六個人說多不多,說

比起慣例的一作只能2-3人多了一點,但是又比那些署名幾十人的論文的多。

雖然說想要拿來評職稱,那肯定是混不過去的。

但是莊云鵬他們厚著臉皮拿來當博士畢業論文的要求,導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能混過去了。

清華那邊現在還都不搞這種標準了,學校覺得你科研做的還不錯,就能給你發博士學位了。

莊云鵬他們邊,也不算什麼很過分的事

這件事唯一有些吃虧的也就是陳翰了,將一篇原本可以自己獨占的論文,分給了大家一起沾

畢竟他才是這個課題小組的組長,其他人都是他邀請來幫忙的,本來這個第一作者就是他應得的。

莊云鵬實在過意不去,不好意思的說道:“師弟,這不好吧。”

“這有啥的,我今年才剛讀博,未來日子還長著呢,有的是機會再寫論文。”陳翰無所謂的擺了擺手。

他要是沒有系統加,那可能會將這篇論文寶貝的不行。

但是他現在也是有系統的男人了!

雖然目前為止,系統還沒有發揮多作用。

但是他相信自己未來的就,肯定不會止步在博士畢業論文都發不出來的份上!

現在抬幾位師兄師姐一手,以后師兄師姐畢業了各奔東西了,這人脈不就攢下了嘛!

搞科研工作的,有的時候其實就是拼人脈的。

不過他不在意,師兄師姐們可不是沒臉沒皮的。

林雅擺著手強調道:“陳師弟的名字必須在第一個,我們排在后頭就行了。”

署名的時候按姓名字母順序來排列,確實是有點過分了。

陳翰也知道有的時候太大方,也會過猶不及,便順水推舟的答應了下來。

“行,這事就這麼決定了。”

“再辛苦各位幾天,盡快將論文整理出來,我拿給老師扶正一下,然后就投出去。”

“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讓國同行,看看這碗來自四千年前的面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