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讀書,方應又一次翻點家當,找到了筆兩、墨半塊,大概都是父親留下的。可惜半張紙也無,一本像樣的書更是沒有,有筆墨也無用武之地,對此方應真心無奈了,窮人家即便想上進,也真是個不容易的事。
還好如今手裡有知縣贈送的五兩助學銀,又有王小娘子悍然砸來的幾顆銀豆子,約也有二三兩重。放眼整個上花溪村,估計是現金流最充裕的“大戶”了,如果無視那隨時有可能會帶來滅頂之災的三十兩債務。
銀子大頭要留著作爲參加考試的經費,買書太貴可以先不考慮率,但應該買些紙張平常習用,方應想道。
不知爲何,他又想起了前世那些拿筆沾水在廣場地面上練習書法的老人,或許自己可以效仿?
但在這年頭,連這樣面積夠大的磚塊也不好找,除非去王大戶家拆幾塊下來。不過若實在買不到紙張的話,可以拿桌子試試看。
不要癡心妄想山村中會有商店,也不要奢有擺攤的小販,就連貨郎也不會蠢到花一天工夫鑽進深山村就爲賣幾針。這裡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的“世外”桃源。
淳安縣山峰林立、溪流環繞,千山百水爲純天然分界線,隔出了一塊塊小天地,很多鄉村老人只怕終生不識城市面貌。花溪三村只是其中一個而已,不過距離縣城比較近,只有十里山路,但在方應眼中也夠封閉了。
這樣的條件下,買賣需求是通過臨時集市的形式實現的,特點就是在指定的時間、指定的地點,解決人民的易需求。
比如在方應印象裡,花溪的集市是每逢朔之日舉行,地點在距離山外世界最近的下花溪村村外平地上,方便外面人來趕集。這個傳統,世世代代幾百年來都是如此,而且還將世世代代的再傳幾百年。
“好像今天就是五月初一!”方應想到集市時,猛然拍額醒悟過來。要去購,正在今日!
自恃略有腰包的方應想到做到,當即關上房門出了村子,朝下花溪方向而去。有很多同路的人,又以婦居多,肩挑手拿著布匹鴨柳筐等。想想也知道,都是去趕集的,不但要買東西,還要賣東西給外面人換錢。
“秋哥!秋哥!”離開村口沒有多遠,方應聽到後面有人他。
回頭看去,卻是堂弟方應元,遠遠地一邊揮手一邊招呼。方應便停下腳步,等待堂弟跟上來。
方應元氣吁吁的到了堂兄前面,“秋哥,二叔爺你去祠堂議事。”
方應笑了笑,族中在祠堂議事,從來都是幾個老人大輩出席,這次卻喊他這十五歲的年人去,既在意料之中,又在理之。在年高德劭之外,不是還有一詞達者爲先麼?
方應問道:“可知是什麼事?”
“不曉得。”方應元答道,他心裡對堂兄可真是佩服。族中商議大事,還專門請堂兄去出席,這多麼有面子。
購計劃延緩,方應轉回到了村中。參加這次族中會議的有六人,主持其事的自然只能是二叔爺方知禮。
方知禮見人已到齊,咳嗽一聲開了口道:“方纔程總甲打發人來傳話,關於今年花溪該出的徭役,要變更一下攤派方式。”
所謂總甲,就是里長的俗稱,里長便是鄉村裡的管事人。
府最低一層只能到縣,縣之下則分鄉、裡,幾十年後改爲了都、圖,但至在化朝還是鄉里制。
鄉里中以甲首大戶充任里長攤派賦役、管理秩序;用德高重之人擔任老人調解紛爭,擁有一些初級的司法職能;用富戶出任糧長,負責徵收運輸稅糧。
這種制度起自太祖高皇帝時期,其本意是爲了防止府下鄉擾民,所以加強民間自治功能。
但需要明確的是,裡和鄉並非府,里長、老人、糧長也並非員,充其量相當於一種由方認可的民間自治首領,名義上是屬於一種服役,而且常常是與宗族勢力相結合的。
花溪三村位居山谷裡,沿溪岸而居,其中方應所在的上花溪村在最裡面,而以程姓爲主的下花溪村在最外面,王姓爲主的中花溪村則在中間。
但三村對外常常統稱花溪,戶籍編制上花溪三村也編爲一里,方說法是梓桐鄉花溪裡。國朝制度一百一十戶爲裡,但據方應目測,花溪裡有無數黑戶,三村加起來怎麼可能才一百一十戶?
同本縣其他鄉村一樣,花溪也有里長、老人、糧長三巨頭,分別代表行政、司法、稅務。國朝講政治的基因深固,但哪怕小到這麼一個山鄉,也是有政治勢力分佈圖的。
如今里長和老人都是下花溪的程家人出任,糧長則是由中花溪的王家人擔任,也就是被方應所悉的王德王大戶。相較之下,上花溪的方家人口最,又是最窮,唯一能拿出手的窮秀才又失蹤兩年,勢力比另外兩家弱了許多。
方應默默地回想起這些況,再看二叔爺臉,便猜測肯定有不好的事發生了。
果然聽見二叔爺繼續說:“程總甲發了話,三村各有其族,爲便於管教,從今年起,花溪的徭役由各村流承擔,到的村子承擔本里的全部徭役。而且就從我們上花溪開始。”
祠堂了裡衆人聞言頭接耳,對程總甲這個新辦法都十分不滿。
往年整個花溪的徭役,向來是按戶計算,每村按比例出人,上花溪方家戶數最,出的人力自然也。如果照著程總甲的新規矩,那今年全部徭役將都由上花溪村方家承擔,顯然是十分吃力的。
“這怎麼可以?那今年我們村子豈不要累死人!簡直欺人太甚!”有個方逢時的伯父輩怒道。
方應搖搖頭,這些叔伯還是見識短了點,沒認識到真正要命的地方。
他便出言提醒道:“凡是新政,朝令夕改都是常見事。程總甲說今年按新規矩來,假如我方家先承擔了全部徭役,那麼到了明年,程總甲如果說新規矩不好,還得用老規矩,三家共同攤派徭役,那今年我方家豈不白白出力?”
“其次,本來我們上花溪方家人最,出力也最。但如果三村流,那豈不要與另外兩個村子一樣?最後稀裡糊塗演變了三村平均徭役,這對我們上花溪也是不利的。”
祠堂裡衆人愣了片刻,明白方應的意思後,議論聲陡然更大了。
二叔爺拍了拍案子,問道:“秋哥兒是個大明白人,說的不錯!總而言之這就是欺負我們上花溪,你們有什麼法子應對?”
說到這裡,祠堂裡登時沉寂了下來,衆人除了憤怒之外都沒什麼主意。那程總甲可是下花溪村程家的人,程家不但人多勢衆,而且連續兩三任里長、鄉老都是程家的,簡直快了程家世襲職務。
和程家相比,方家械鬥打架打不過,比鄉中勢力更是遠不如,那程家這次就是明擺著欺負人,又能怎麼樣?中花溪村還有花溪首富王大戶這個糧長讓程家有所顧忌,但上花溪村方傢什麼人都沒有,出了個秀才也還失蹤了。
“沒法子就只能認了,那便各自散去罷。要是方清之相公還在村裡,大概就不會有這事了。”方知禮心裡也痛恨自己這個族長無能,無可奈何揮手道。
這就是活生生的明代鄉村社會史素材啊,方應心裡嘆道。這充分展示了鄉村中無良惡霸是怎麼欺負無權無勢普通農民的。
如果方家族人中有人因爲承擔徭役破產,那田地也會被其他大戶兼併去,這又了一出土地兼併的典型案例。兼併來兼併去,自耕農都破了產,王朝也就該覆滅了。
回過神來,方應眼看著族人愁雲慘淡,心生不忍,突然一責任涌上心頭。自己不僅僅是個歷史看客,還是確確實實生活在這個時空裡的大活人,周圍這些人不是NPC,是同一個祖宗的族人。
再說靈魂奪舍佔據了別人的軀,不能太心安理得的當清高人,總要盡到義務才問心無愧,他方應不喜歡欠別人什麼(請忽略他兜裡的幾顆銀豆子)。
想至此,方應朗聲道:“諸位長輩,這件事與我罷,我來想想法子。只是我你們出手時,你們不能猶豫,必須信得過我。”方應說。
衆人彷彿看到了大救星,盼明君盼清都太遙遠,邊的高人才是實實在在依賴的。紛紛道:“信得過,信得過,誰能信不過秋哥兒!”
出了祠堂,方應擡頭看天,這時日頭還早,集市估計沒有散去,去購還來得及。
故而他又快步離開了村子,集市在下花溪村程家那邊,這次不但要購,還要乾點見不得人的事。
沒辦法,如果惡霸的手段有正常渠道可以破解,歷史上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農民起義了,所以只能以惡制惡了。
這次真是運氣不錯,幸虧程家那邊出了蘭姐兒這檔子事。若解決掉問題,也算一舉兩得罷。
————————————————————
姍姍來遲的第一更!第二更晚上七八點左右,第三更晚上11點半左右。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隋末第一條好漢是李元霸,卻沒幾個知道隋末第一聖手是張一針。 張一針不是個英雄,雖然醫術高超,可是從來不做沒有回報的事情,張一針治好的富人多,基本上都是給了銀子的,張一針治好的女人多,對於這種不良醫生野史都羞於記載。 張一針死的很慘,武功已臻化境的他先是喝下隋煬帝的毒酒,然後被一千名禦林軍亂箭攢心,起因卻是他不計報酬的救活了隋煬帝難產的貴妃,所以他很感到很冤枉,做好事救了母子兩條命,竟然落到這個結局,真是千古奇冤。 後世科學證明,怨氣的能量可以穿越時空,是為怨氣衝天,所以張一針同誌也成為千百萬穿越眾中的一員,很幸運的穿越了
唐帝國若是打贏了會對對手說:“你特麼以後老實一點,小心老子滅你全族,每年乖乖進貢!”弱宋若是打贏了會對對手說:“哎呀,你看我都打贏了,我是不是有資格談議和了?我是不是有資格進貢了?什麼?有資格了?哇,真是太讓人高興了!”朕要改變這一切!誰再敢提議和!朕誅他九族!
末世殺神唐悠穿到了八歲農女身上,歡天喜地的幻想著過上夢想中的悠然平靜的田園生活。 哪知剛養好身體準備大展身手就被告知要打戰了,只好跟著大部隊躲戰亂。 找到安穩地方美美的把田種下卻又遇到了乾旱,乾旱就算了還有蝗災,凎!挺過了乾旱又遇洪水,洪水過後又碰雪災…… 沒事幸好有系統,不過這系統有點不正經,要讓人誇才能用,為了生活唐悠每天咬牙誇系統。 唐悠不服夸你這個破系統也就算了,憑啥還要誇面前這個男人。 從此唐悠節操一去不復返,帶領家人過上幸福的田園生活! 【團寵】 【1∨1】
顧卿卿穿越了,還被她后奶賣給一個病秧子沖喜。隔壁村的徐行,常年吃藥還短命,十里八鄉都知道徐家是個火坑。顧卿卿嫁到徐家,都說她要當小瓜婦!結果作為天才毒醫的她,不僅治好了那個病秧子相公的病,還開鋪子,做生意,將小日子越過越紅火。就連她那病秧子相公,也考中科舉,一步一步權傾朝野。只是,位極人臣的他,此刻卻在她的耳邊低喃。“卿卿,該給我生個孩子了!”